在全区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2025-08-20

  目录/提纲:……

在全区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一、总结成效,坚定赓续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信心

  (一)文化传承体系逐步完善,思政教育基础不断夯实

  (二)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活力持续增强

  (三)课程融合体系日益健全,思政教育质量显著提升

  二、正视问题,找准赓续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短板

  (一)文化传承的系统性有待加强,资源整合力度不足

  (二)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有待提升,创新能力不足

  (三)课程融合的深度有待拓展,教师能力有待提高

  三、明确任务,谋划赓续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举措

  (一)构建系统完备的文化传承体系,提升资源整合能力

  (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

  (三)深化课程融合创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四、强化保障,确保赓续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二)完善政策支持,强化经费保障

  (三)加强监督考核,营造良好氛围

  ……

  在全区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我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方面的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一步凝聚共识、整合资源,推动我区思政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区四套班子相关领导、区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全区中小学校长以及思政课教师代表。刚才,X教育局负责同志作了汇报发言,全面梳理了我区在相关工作中的实践举措和成果,讲得很到位,我完全赞同,大家务必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全区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总结成效,坚定赓续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信心

  

  (一)文化传承体系逐步完善,思政教育基础不断夯实

  

  一是朱子文化传承成效显著。我区作为朱子故里,始终将朱子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核心内容。自201x年起,持续开展朱子“敬师礼”“成年礼”活动,截至目前,已有近16万名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外执于行,内化于心”的实践,让尊师重教、明理崇德的理念深入师生心中。例如,202x年9月9日上午9时,建阳一中高一660名学生在考亭书院举行“朱子敬师礼”,学生们庄重诵读“朱子故里,理学圣地,明理崇德,尊师尚学。我等后生,归学师门,幸遇名师,学生虔诚……谨书此帖,礼呈师尊,表达敬意,以示庄严”的敬师词,在第40个教师节前夕,以传统礼仪表达对教师的崇敬之情。目前,全区“朱子文化进校园”工作实现100%覆盖,其中X实验小学被确

  ……略…… 

  赴浙江衢州,开展“南孔圣地衢州有礼”主题研学实践活动,这是我区首次大规模跨省研学,开启了X市四省边际研学新篇章。一中校长谢建军表示,此次研学是跨越地域界限的“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在行走中深化对思政教育的理解,为成长注入新活力。,我区还举办“山长带你读朱子”系列活动、中小学国学暨思政课师资高级研修班,组织师生走进书院、X精舍等文化遗存地、X纪念园、X制作基地等场所,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育人环境有机结合。

  

  (三)课程融合体系日益健全,思政教育质量显著提升

  

  一是学科融合教学深入推进。X实验小学将朱子文化融入各学科教学,在语文、写字、美术、音乐等课程中_传统文化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X一中在建本研究室开展的校本课程,将历史、美术、工艺等学科知识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传统文化。这种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使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单一课程,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

  

  二是特色课程品牌逐步形成。除桥南小学的诗词特色课程外,我区各学校还结合自身优势打造了一批特色思政课程。如师范附小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组织学生在公益书吧等场所开展实践学;职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签约揭牌,推动高校与地方思政教育资源整合;月,20余名广西南宁和福建X的青少年学子在区乡X古街开启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研学探秘之旅,通过跨地域交流丰富思政教育内涵。

  

  三是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我区注重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通过开展“山长带你读朱子”系列活动、中小学国学暨思政课师资高级研修班等,为教师提供学交流平台。实验小学思政教师叶倩倩在书院开展思政课教学,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形成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发挥了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正视问题,找准赓续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短板

  

  (一)文化传承的系统性有待加强,资源整合力度不足

  

  一是文化传承体系不够完善。虽然我区在朱子文化、建本文化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但在整体规划上缺乏系统性,不同文化资源之间的融合不够紧密。例如,朱子文化、建本文化、建盏文化等各自独立开展活动,未能形成统一的文化传承链条,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较为碎片化,难以形成全面、系统的文化认知。

  

  二是资源整合效率不高。区内各学校、各部门在开展传统文化传承和思政教育工作时,存在资源分散、各自为政的现象。如部分学校的研学实践基地建设缺乏统筹规划,重复建设问题突出,而一些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场所却未能充分利用。同时,学校与地方文化单位、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深入,文化资源未能有效转化为思政教育资源。

  

  三是城乡发展不均衡。城区学校在传统文化传承和思政课建设方面具有较好的资源和条件,能够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而农村学校由于师资、资金、设施等方面的限制,在文化传承和思政教育工作上相对滞后。例如,部分农村学校尚未建立完善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研学实践活动开展次数较少,学生接触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有限。

  

  (二)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有待提升,创新能力不足

  

  一是研学实践活动形式化倾向明显。部分学校开展的研学实践活动未能紧密结合思政教育目标,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如一些研学活动仅停留在参观游览层面,缺乏深度的实践体验和思考感悟,学生难以在活动中真正收获成长。202x年X月,某农村学校组织的一次研学活动,由于前期准备不足,活动过程中未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导致活动效果不佳。

  

  二是实践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脱节。当前,我区实践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与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不符的问题。对于小学生,一些实践活动内容过于深奥,难以理解;对于高中生,部分活动又显得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如某中学开展的建本文化实践活动,对高中生仍停留在基础的雕版印刷操作,未能深入讲解建本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无法满足学生的学需求。

  

  三是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区尚未建立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研学实践活动的效果缺乏有效评估。学校和教师往往注重活动的开展次数和参与人数,而忽视对学生在活动中的实际收获和成长的评价。这种缺乏反馈的机制,导致实践教学难以持续改进和提升。

  

  (三)课程融合的深度有待拓展,教师能力有待提高

  

  一是学科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足。虽然部分学校在学科融合方面进行了尝试,但整体而言,学科之间的融合仍停留在表面层次,未能真正实现知识的有机整合。如在朱子文化融入学科教学时,一些教师仅在课堂上简单提及朱子生平,未能深入挖掘朱子思想与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导致文化传承与学科教学“两张皮”。

  

  二是特色课程开发能力有限。除少数学校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特色课程外,多数学校在特色课程开发方面缺乏创新意识和专业能力。一些学校的特色课程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无法吸引学生的学兴趣。如某小学开发的诗词课程,仍以传统的背诵为主,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和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

  

  三是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思政课教师在传统文化素养和跨学科教学能力方面存在不足,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其有效地融入思政教学中。同时,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引导能力也有待提高,无法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如在某次研学活动中,由于教师缺乏引导,学生未能从活动中获得应有的思政教育启发。

  

  三、明确任务,谋划赓续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举措

  

  (一)构建系统完备的文化传承体系,提升资源整合能力

  

  一是加强_,制定文化传承规划。成立全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思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朱子文化、建本文化、建盏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制定《全区赓续中 ……

预览结束
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百味书屋网站地图原创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