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在2025年县委经济工作专题会上的总结讲话​

2025-08-18 10:32:56

  目录/提纲:……

县长在2025年县委经济工作专题会上的总结讲话​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保险资金长周期考核改革的现实紧迫性

  二、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保险资金运用的短板弱项

  一是“资金供给”与“需求清单”不匹配

  二是“考核机制”与“长期投资”不适应

  三是“服务能力”与“专业需求”不对接

  三、强化系统思维,全力推动保险资金长周期考核改革走深走实

  (一)在“政策引导”上求突破,打通“考核机制”堵点

  一要制定“专属考核细则”

  二要建立“项目对接清单”

  三要创新“激励约束机制”

  (二)在“产业对接”上求突破,提升“资金使用”质效

  一要聚焦“主导产业”精准投放

  二要紧盯“重点项目”靠前服务

  三要畅通“融资渠道”降低成本

  (三)在“能力建设”上求突破,培育“专业服务”队伍

  一要加强“人才培育”

  二要强化“智库支持”

  三要完善“风控体系”

  (四)在“协同联动”上求突破,凝聚“改革攻坚”合力

  一要压实“部门责任”

  二要强化“政企互动”

  三要注重“宣传引导”

  ……

  县长在2025年县委经济工作专题会上的总结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经济工作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_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经济工作会议、财经委员会会议和经济运行调度会精神,聚焦“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主线,重点研究保险资金长周期考核改革工作,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刚才,县金融办、银保监组、发改局分别汇报了前期调研情况、存在问题及初步建议,部分保险公司代表也作了交流发言。总体看,大家对这项改革的重要性有了一定认识,但还存在思路不够清、办法不够多、合力不够强等问题。下面,我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县域发展实际,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保险资金长周期考核改革的现实紧迫性

  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期限长、成本低”的独特优势,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压舱石”。近年来,我县保险机构累计管理资产规模突破120亿元,但长期资金占比不足30%,与全县“十四五”规划中“年均新增重大项目投

  ……略…… 

  险资金“脱实向虚”问题——有的机构为追求短期收益,违规投向P2P、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有的通过“资金池”运作,加剧流动性风险。从我县看,虽然目前未发生重大风险事件,但潜在隐患不容忽视:个别保险机构为完成考核指标,对房地产企业“明股实债”项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改革长周期考核机制,就是要通过“硬约束”倒逼保险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精力放在“看得到收益、摸得着实物”的实体项目上,从根本上筑牢金融安全屏障。

  二、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保险资金运用的短板弱项

  前期,我们通过“部门自查+机构访谈+企业座谈”方式,对全县12家保险机构、37个重点项目进行了全覆盖调研,梳理出“三大矛盾”,需要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一是“资金供给”与“需求清单”不匹配。 从供给端看,202x年全县保险资金运用余额78.6亿元,其中投向实体经济的仅26.3亿元,占比33.5%;从需求端看,县重点项目库中需长期融资的项目有42个,总投资额210亿元,资金缺口达92亿元。特别是个别乡镇的产业项目,因抵押物不足、收益周期长,很难进入保险机构“白名单”。比如,XX镇的特色果蔬种植基地项目,虽列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但因土地流转经营权无法抵押,3家保险机构均表示“暂不考虑”。

  二是“考核机制”与“长期投资”不适应。 目前,我县保险机构的考核仍以“保费规模”“短期收益率”为核心指标,对“长期资金占比”“重点项目贡献度”等指标权重不足5%。某财险公司负责人坦言:“基层业务员卖100万车险,当月就能拿提成;但跟进一个5年期基建项目,可能3年都见不到收益,考核压力下谁愿意做?”这种导向下,保险机构普遍存在“重销售、轻投资”“重短期、轻长远”倾向,202x年全县保险资金中,用于“短平快”理财的资金占比达41%,真正用于产业投资的不足15%。

  三是“服务能力”与“专业需求”不对接。 部分保险机构缺乏懂产业、懂政策、懂风控的复合型人才,对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认知停留在“表面”。比如,某寿险公司在对接我县“新能源电池产业园”项目时,因不了解“技术迭代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等专业问题,直接给出了“风险过高、暂不介入”的结论;

  三、强化系统思维,全力推动保险资金长周期考核改革走深走实

  改革的关键在“落实”,核心在“见效”。各级各部门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重点抓好“四个突破”,确保2025年底前实现保险资金本地投资占比提升至40%、3年期以上资金占比达60%的目标。

  (一)在“政策引导”上求突破,打通“考核机制”堵点。 一要制定“专属考核细则”。由县金融办牵头,联合银保监组、财政局,9月底前出台《XX县保险资金长周期考核实施办法》,将“本地实体项目投资占比”(权重30%)、“3年期以上资金占比”(权重25%)、“重点项目贡献度”(权重20%)纳入核心指标,对考核优秀的机构给予50万元-200万元奖励,对连续两年落后的机构限制业务拓展。二要建立“项目对接清单”。县发改局牵头,8月底前梳理形成《2025年重点融资项目库》,涵盖制造业升级(20个)、乡村振兴(15个)、民生工程(12个)三大类,明确每个项目的投资规模、建设周期、资金需求,通过“金融服务平台”向保险机构推送。三要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对支持我县重点项目成效突出的保险机构,在财政存款存放、采购保险服务等方面优先考虑;对资金“空转”“脱实向虚”的机构,取消年度评优资格,并抄送上级监管部门。

  (二)在“产业对接”上求突破,提升“资金使用”质效。 一要聚焦“主导产业”精准投放。针对新能源产业,推动 ……

预览结束
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百味书屋网站地图原创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