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攻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范文

2025-08-19

同志们:

在全市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攻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范文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攻坚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关于营商环境建设的决策部署,分析当前我市营商环境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动员全市上下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推进营商环境改革攻坚,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更是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多次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近年来,我市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了一系列惠企利企举措,市场主体数量稳步增长,服务效率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营商环境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服务“一网通办”尚未完全实现,部分审批环节依然繁琐;监管存在“一刀切”现象,涉企检查频次过高;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不畅通,企业获得感不强;要素保障不够精准,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仍较突出。这些问题,表面是流程和机制的问题,实质是思想观念和工作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各地都在争抢优质企业、优质项目、优质人才,营商环境已成为这场竞争的关键筹码。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不是阶段性工作,而是永恒的课题。全市上下必须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理念,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自我革命,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在我市投资放心、发展安心、生活舒心。

下面,我就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攻坚讲几点意见。

一、聚焦流程再造,打造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

服务效率是营商环境的“晴雨表”。要以企业和群众“办事不求人、高效便捷、暖心爽心”为目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快办”转变。

一是全面推行“一网通办”。加快服务平台升级改造,推动更多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掌上可办,年底前实现高频事项“一网通办”率达到95%以上。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实现社保、医保、税务、市场监管等领域数据共享共用,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推行“一业一证”“证照分离”改革,对餐饮、零售、住宿等行业,将多个审批事项整合为一张综合许可证,大幅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二是深化“一窗受理”改革。优化服务大厅功能布局,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推行“首席服务官”制度,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解决企业办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建立“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清单,对基本条件具备、主要材料齐全的审批事项,先行受理并一次性告知需补正的材料,提高审批效率。

三是提升“跨域通办”水平。积极对接先进地区,建立服务“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合作机制,推动更多事项实现异地办理。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协同联动,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在市场准入、资质认定、标准互认等方面开展合作,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

二、坚持依法监管,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为,让企业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参与市场竞争。

一是创新监管方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健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规范抽查程序,提高抽查效率。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制定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处罚清单,给企业留足发展空间。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行非现场监管、信用监管,实现“监管无处不在、又不扰其正常经营”。

二是规范行为。严格落实行政“三项制度”,即行政公示制度、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确保透明、规范、公正。严禁多头、重复,对同一企业的检查原则上每年不超过1次,确需多次检查的,必须报同级批准。规范涉企收费行为,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强化权益保护。建立健全企业合法权益保护机制,畅通企业维权渠道,设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热线”,及时受理和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犯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等违法行为,维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坚决杜绝选择性、随意性,让企业家安心经营、专心创业。

三、强化要素保障,打造优质便利的发展环境

要素保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聚焦企业发展所需,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要素保障服务。

一是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立政银企对接机制,定期举办融资对接活动,推动银行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广“信易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模式,提高企业融资可得性。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规范融资中介服务,清理不合理收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二是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为企业提供招聘、培训、就业指导等服务。开展“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企业需求设置培训课程,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技能人才。加强与职业院校、技工学校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为企业输送稳定的技能人才。优化人才政策,吸引外地优秀人才来我市就业创业,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

三是优化土地能源保障。加强土地储备和供应,保障重点项目、重点产业用地需求。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长期租赁”等模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优化能源供应结构,保障企业用电、用气、用水需求,稳定能源价格。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

......

预览结束
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百味书屋网站地图原创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