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在2022年选人用人专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
一、从历史镜鉴中充分认识选人用人风气的重要意义
“举贤任才,立国之本”。选贤任能关系到党的政治得失、民心向背和生死存亡。在中华民族漫长历史进程中,历朝历代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都非常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形成了相对完备的选官制度,从夏商周时期的“世卿制”、汉代的“察举制”,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元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并在实践中总结形成了一系列选人用人思想。比如,《墨子》中说“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司马光提出“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适,任之欲专”等等。历朝历代选官制度对巩固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种种难以克服的弊端和难以弥补的缺陷。比如,任人唯亲,结党营私,用人不公,买官卖官,人身依附等。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党在成立初期,紧扣党的任务,对干部提出“政治认识、纪律性及对工人阶级利益的牺牲性,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的要求。特别是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以及实行“知人善任”的干部政策和搞“五湖四海”的干部方针,我们党根据这些精神培养选拔了一大批干部,夺取了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在1957年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党的干部既要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又要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做到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要又红又专......
预览结束
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