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全面小康的基本标准涵盖了10个方面,其中经济指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需达到3000美元,约等于人民币2.4万元;二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目标设定为8000元;三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为1.8万元;四是城镇化率需达到50%。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xx年郏县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5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00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则达到了20xx多元。为了在未来的18年内达到全面小康的基本标准,郏县每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需要净增长1100多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需要净增长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需增加353元,城镇化率每年至少要提高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每年需要转移农村人口1万多人。
郏县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其县域经济的发展遵循着“无农不稳”的原则,但仅依赖农业,“唯农不富”。在60万亩的耕地上,想要带领全县人民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可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甚至有人认为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是因为,无论是在市内、省内还是全国范围内,对于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和支撑点,实际上主要来自于工业。工业经济不仅是县域发展的基石,也是经济总量扩张和财政实力增强的关键途径。对于郏县而言,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既不沿江也不靠海,远离主要交通干线且未通铁路,加之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整体经济实力水平不高,要在这样的条件下加速工业经济发展,必须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基于此,我认为,郏县应该以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主要载体,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升级。
近年来,特别是自去年以来,......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