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博范文网 首页

关于在耕地利用保护和优化种植业结构调研报告

2024-12-24 华博范文网

  关于在耕地利用保护和优化种植业结构调研报告

  我县坚持新发展理念,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但耕地利用保护和优化种植业结构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需重视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耕地保护意识不强。乡镇党委政府对耕地保护不够重视,没有真正把农村耕地保护作为第一职责,把占补平衡作为第一抓手,主体责任履行上还不够到位。耕地保护职能部门土地管理法制观念淡化,执法作用发挥不充分,对一些违反耕地保护的现象没有及时制止,对耕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不深入,导致农民耕地保护意识薄弱。由于种粮效益较低,受经济利益驱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缺乏耕地保护的动力,年轻农民大都进城务工,农村现存的土地耕作者大多为老年人,农村土地丢荒、撂荒、耕地资源浪费、农民恋土情结弱化现象突出;农民随意在耕地上建坟、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不合理使用化肥,不仅导致耕地数量的减少,也加剧了耕地质量的下降。

  二是耕地保护压力加大。随着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加速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耕地保护和保障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一方面,随着工商资本下乡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各类非农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土地资源被征用占用,特别是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扩建等项目用地需求激增,给耕地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另一方面,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需求,部分农村土地被用于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新兴产业,这也使得耕地面积进一步缩减。此外,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频发,如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进一步增加了耕地保护的难度。

  三是农业科技推广不足。尽管现代农业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人员短缺且素质参差不齐,难以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指导。其次,新技术推广渠道单一,主要依赖于政府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农民获取信息途径有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弱。再者,部分先进技术成本较高,普通农户难以承受,导致其推广应用受到限制。例如,精准农业技术虽然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但由于设备昂贵、操作复杂等原因,在广大农村地区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四是农业产业链条短。目前,我县农业仍以传统种植为主,加工转化能力不足,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许多农产品只能以初级形态进入市场销售,利润空间狭小。同时,由于缺乏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意识,优质农产品往往无法获得应有的市场认可度和价格优势。此外,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高,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例如,某些特色农产品虽然品质优良,但由于缺乏深加工环节,只能作为原材料低价出售,严重削弱了农民增收潜力。

  五是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存在“最后一公里”不通畅的问题。部分惠农政策宣传不到位,农民知晓率不高,导致受益面狭窄。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配套措施时过于注重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难以真正惠及广大农民群众。另外,财政资金投入不足、金融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也普遍存在,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例如,虽然有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但由于审批程序繁琐、贷款门槛高等原因,很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难以享受到相关政策红利。

  二、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强化耕地保护意识,落实责任机制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央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各项方针政策,使各级干部深刻认识到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普及耕地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解读最新政策法规,解答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基层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

  2. 明确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将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层层分解任务,压实工作责任。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能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对于因履职不力造成耕地流失或破坏的行为严肃追责,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耕地保护监督,设立举报奖励机制,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优化资源配置,缓解耕地保护压力

  合理规划用地。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优先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禁擅自改变耕地用途。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探索建立耕地占补平衡异地调剂机制,解决部分地区补充耕地资源匮乏的问题。

  2. 推进结构调整。按照市场需求导向,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农业综合效益。稳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强对已退耕土地的后续管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加大对山区、丘陵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力度,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有序下乡,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但要严格规范其行为,防止出现“非粮化”、“非农化”倾向。

  (三)加快科技推广,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充实基层专业技术队伍,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交流,引进培养一批高水平农业科技人才,为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技术成果快速转化。积极开展科技特派员行动,选派优秀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一线,帮助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2. 强化技术支撑。围绕粮食安全、绿色发展等重大战略需求,组织实施一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突破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实现精准化管理。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引领全国农业科技进步。

  (四)延长产业链条,增强农业竞争力

  发展精深加工。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条。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完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解决生鲜农产品保鲜运输难题,降低流通成本。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拓宽销售渠道,促进产销对接。

  2. 促进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农业+旅游”、“农业+文化”等多种融合发展模式,挖掘农业多功能价值,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打造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消费体验。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有机结合,推出更多富有创意的文化旅游产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领域,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五)完善政策体系,保障农业健康发展

  落实现有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地生根。加强政策宣传解读,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掌握相关政策内容和申请流程。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做到便民利民。建立动态监测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政策效果。

  2. 创新扶持举措。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支持政策,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补贴购置先进农机具、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等方面。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满足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探索建立农业保险风险分担机制,分散生产经营风险,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能力。完善土地流转交易平台,规范流转行为,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总之,耕地利用保护和优化种植业结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