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抓项目 实现水利大跨越——XXX水务局解放思想大讨论课题调研材料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在现代农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今年中央1号文件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水安则民安,水兴则农兴。如何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水利的战略定位,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职责,坚持不懈地把治水兴水这一造福人民群众的千秋伟业抓实办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今年10月,我县“两会”明确提出了建设“高原生态文明县、生态工业强县、特色农业大县”的奋斗目标和“五个翻番”、“四个提升”、“三个突破”、“两个同步”、“一个加强”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加快水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三会”的胜利召开,吹响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号角,县委、县政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又适时提出了“坚持生态引领,实现跨越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这对于水利系统解放思想、集思广益,理清发展思路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实现新跨越是水务系统肩负的重大责任。我们必须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创新思路,坚持解放思想抓项目,发展民生水利不动摇,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强化水资源管理,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和现代农业,纵深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才能实现水利发展新跨越。
一、水利发展现状与取得的成就
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县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相继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日元贷款节水项目等一大批水利工程,建成各类渠道2612公里,高标准衬砌渠道1295公里,其中:干渠322公里,支渠393公里,斗渠505公里;农毛渠75公里;田间工程覆盖面积达8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5万亩。这些水利工程的实施,不仅解决了农村饮水困难问题,还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灌溉效率,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同时,通过实施防洪堤建设、河道治理等工程,我县的防洪减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此外,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探索高效节水灌溉模式,推广滴灌、喷灌等先进灌溉技术,节水效果明显。据统计,20xx年全县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了0.6以上,较20xx年提高了近1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们还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通过加强水源地保护、推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水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20xx年以来,我县全面启动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建立健全了水资源管理长效机制,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我县水利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改善,但与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部分中小型水库老化失修,病险隐患较多;一些农村供水设施简陋落后,供水保证率不高;灌溉渠道老化破损严重,跑冒滴漏现象普遍,影响了灌溉效益的发挥。二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用水需求不断增加,而水资源总量有限且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特别是在干旱年份或枯水期,水资源短缺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三是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由于历史欠账多、投入不足等原因,我县水污染治理任务艰巨。部分河流湖泊水质较差,富营养化现象较为严重;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污水直排现象时有发生;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较大破坏。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资金投入不足。水利工程建设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长期以来财政投入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大规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和社会资本参与机制,多元化投入格局尚未形成,制约了水利事业快速发展。二是管理体制不顺。现行水利管理体制存在条块分割、职能交叉等问题,导致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顺畅,难以形成合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水利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缓慢,先进技术装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较弱,影响了水利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四是公众意识淡薄。社会各界对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自觉性不高,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当前形势和发展要求,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着力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一是继续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其防洪、灌溉、供水等综合效益。二是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步伐,重点整治县城周边及重要乡镇河段,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三是加强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建设,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让广大农民喝上放心水、安全水。四是优化灌溉排水体系布局,大力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推广普及滴灌、微喷灌等先进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五是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二)强化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节水优先方针,以水定城、以水定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一是建立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科学核定各行业用水定额标准,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审批制度,严禁超计划用水行为。二是深化水价改革,逐步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水价形成机制,引导用户节约用水。三是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划定并严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红线,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行为,确保饮用水安全。四是加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采取关井压采、水源置换、生态补水等综合措施,逐步恢复地下水位。五是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水生态保护修复路径,打造人水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三)深化水利体制改革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水利项目建设运营。一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发展。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水利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满足不同类型水利项目融资需求。三是探索PPP模式在水利领域的应用,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水利设施建设运营。四是完善水权交易制度,培育和发展水市场,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五是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水管单位能力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增强科技创新驱动能力
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全面提升水利科技创新水平,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一是加大水利科研投入,整合优势资源,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制约水利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二是加强水利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建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是引进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激发创新活力。四是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智慧水利管理体系,实现水利信息资源共享共用。五是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
(五)提高全民节水护水意识
广泛宣传普及水资源国情知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水利工作的良好氛围。一是将水资源保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娃娃抓起,培养青少年珍惜水资源的良好习惯。二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如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三是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热点问题,增强公众知情权和参与度。四是表彰奖励节水护水先进典型,树立正面榜样形象,带动更多人投身到这项伟大事业中来。五是建立健全公众监督举报机制,畅通投诉渠道,严肃查处违法用水行为,维护良好用水秩序。
总之,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水利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奋力开创水利事业新局面,为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上一篇:xx市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