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是“八五”普法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民法典》颁布实施的第一年。202x年以来,某县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要求,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实施三大工程(“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工程、法治文化阵地提升工程、乡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扩充普法力量(打造五支多层面普法队伍),构筑法治阵地(打造全省、全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村),力争到2025年,公民的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下面,就某县“八五”普法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普法队伍”,构建普法工作总体格局
加强组织领导。今年初,我县召开了“七五”普法总结表彰暨“八五”普法工作推进会,对“七五”普法工作进行了总结,对获评全县“七五”普法期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xx个先进集体和xx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制定下发了全县“八五”普法规划,明确了“八五”普法工作的目标任务。调整充实了县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的普法工作领导机制,完善了领导小组定期工作安排、年度工作汇报、工作督查考核等多项制度;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对普法工作的牵总协调。
2. 强化队伍建设。在全县组建了五支普法队伍,实现了多层面普法力量的扩充提升。一是由县司法局牵头成立了“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总队”;二是在13个乡镇司法所成立了“普法志愿者队伍”;三是为xx个社区、村,聘请了专业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四是从全县12个部门推选了xx名法律知识熟、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成立了某县“八五”普法讲师团;五是由5个乡镇49个村遴选了xx名乡村“法律明白人”。五支普法队伍充分发挥职能,深入机关、学校、村居开展法治宣传宣讲xx多场次。
3. 落实经费保障。强化县级财政对普法工作的支持力度,确保普法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同时,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拓宽社会资金投入渠道,形成了多元化经费保障机制。通过设立专项经费账户,严格规范经费使用管理,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此外,还建立了普法工作经费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实际需求和工作进展适时调整预算安排,确保普法工作顺利推进。
二、“重点对象+关键领域”,精准施策推动法治教育
紧盯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将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结合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内容,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研讨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辅导。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讲座、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同时,严格落实述法制度,将法治建设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
2. 抓好青少年这一“未来希望”。以学校为主阵地,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编写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法治教育读本,开发制作一批高质量的法治教育资源。依托课堂主渠道,开设专门课程,配备专职教师,确保每周有固定课时用于法治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法治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法治辩论赛等,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法律的魅力。此外,还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板报、橱窗等宣传平台,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加强家校合作,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共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3. 关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这一“重要群体”。围绕优化营商环境,聚焦企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针对性强的法治宣传活动。通过举办企业家座谈会、法治体检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特别是涉及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其依法治企水平。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合规管理体系,引导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4. 服务基层群众这一“最大多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普法工作。针对农村地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开展“送法下乡”活动,普及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针对城市社区,依托网格化管理,建立社区法律顾问制度,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咨询服务。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普法方式方法,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作品,如微电影、短视频等,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三、“品牌创建+阵地建设”,全面提升法治文化建设水平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提炼出富有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法治文化元素,融入到法治宣传教育中去。例如,可以结合当地传统节日或民俗活动,举办法治文化节、法治文艺汇演等活动,展示法治文化的独特魅力。还可以创作一批反映本地法治建设成果的文学作品、歌曲、戏曲等,通过各种媒体广泛传播,扩大影响力。鼓励和支持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等积极参与法治文化创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法治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2.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法治文化阵地。一方面,继续巩固提升现有的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长廊等实体阵地,不断丰富其内涵和功能,使其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同时接受法治熏陶的好去处。另一方面,加快推进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新媒体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法治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平台,方便群众随时随地获取法治信息。同时,注重发挥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场所设置法治专区或展台,举办专题展览、讲座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四、“制度创新+机制完善”,确保普法工作取得实效
健全普法责任制落实机制。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普法责任清单,细化工作任务和标准要求。建立健全普法责任考核评估体系,定期对各责任主体履行普法职责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委托专业机构对普法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改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完善社会协同联动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加强与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部门的合作交流,共同研究解决普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借助外脑外智为普法工作注入新的活力。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等参与普法活动,发挥他们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面的独特优势。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使普法工作更加贴近实际、符合民意。
3. 推进智能化精准化普法模式。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普法工作的智能化水平。依托互联网平台,建立普法云平台,整合各类优质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运用数据分析技术,精准掌握不同群体的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推送个性化定制化的法治宣传内容。开发智能问答机器人、虚拟现实体验馆等新型普法工具,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受众参与度和满意度。
某县在“八五”普法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创新思路举措,努力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推动全民普法向纵深发展。经过不懈努力,全县公民法治意识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稳步提高,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某县、法治某县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各项决策部署,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奋力开创某县普法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下一篇:某县关于农业生产情况的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