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博范文网 首页

县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调研报告(2197字)

2025-04-14 华博范文网

  XX县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纪实

  (2025年04月11日)

  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乡土文化的根基所在。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守护好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村落,成为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XX县作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古村落博物馆”,以深化拓展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为核心任务,积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保护路径,努力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概述

  XX县拥有丰富的古村落资源,县域内分布着128座格局完整的古村落,现存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古建筑达11633栋,数量位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这些古村落不仅是历史文化的瑰宝,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古村落保护面临着多重挑战。

  首先是古建筑的自然损毁问题。调研数据显示,全县23%的古建筑因长期遭受风雨侵蚀而出现梁柱腐朽、墙体开裂等现象,其中430栋被鉴定为危房。部分百年老宅由于缺乏及时修缮,屋顶坍塌、雕花门楼湮没于荒草之中,村民对此深感忧虑。王家镇始建于明代的“九进大夫第”因屋顶漏雨导致木构架霉变,修复前仅靠12根临时木桩支撑,随时可能整体倾覆。

  其次是产权分散带来的开发难题。以李坊村为例,一栋清代进士宅院分属6户村民,修缮需协调多方意见,导致保护项目搁置长达5年。类似产权碎片化问题涉及全县68%的古建筑,成为活化利用的主要障碍。更棘手的是,部分海外侨胞继承祖宅却无法回国办理手续,全县有210栋古建因产权人失联沦为“无主资产”。这种状况不仅阻碍了保护工作......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