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x年9月考察黑龙江时提出的,同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进行了部署;今年1月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作出系统阐述,3月份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下面,围绕本次研讨主题,结合实际工作,我简要谈几点自身的认识和体会。
一、正确领会新质生产力的内核和特征
新质生产力的内核是“新”与“质”。“新”是指不同于传统意义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动能是创新,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标识的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为内涵的生产力。“质”是事物成为其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规定性,科技创新就是推进这个区别的关键要素,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只有发挥科技创新关键性根本性颠覆性作用,将科技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才能促成生产力“质”的飞跃。总的来说,新质生产力就是区别于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传统生产力发展方式,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基本特征。
二、深刻认识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性
新质生产力顺应了产业变革和科技创新的历史趋势。从世界发展的进程来看,从蒸汽时代到电气化时代再到电子信息化时代,科技创新一直推动着经济发展,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全球产业链分工格局深度调整,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领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在此背景下,我国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应对这些挑战的有效途径,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三、全面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入手,形成系统的推进机制。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向。各级政府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支持政策。其次,要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要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再次,要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通过改革完善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促进各类资源高效配置,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最后,要营造良好环境,增强发展后劲。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四、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实践
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实践是检验理论成果的重要标准,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实践中,各地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探索适合本地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模式。例如,东部沿海地区可以依托发达的制造业基础,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中西部地区可以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绿色能源、现代农业等特色产业;东北老工业基地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要注重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推动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中小企业为支撑的创新生态体系,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五、持续深化新质生产力的理论研究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深化新质生产力的理论研究对于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要加强对新质生产力基本理论的研究,深入探讨其内在规律和发展机制,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要关注国际前沿动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道路。此外,还要注重跨学科交叉融合,鼓励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研究,形成多视角、多层次的研究成果,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六、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共识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高校和科研机构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培养高素质人才。社会组织和公众也要积极参与其中,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建言献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共识,汇聚起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径,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