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连续16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三农”工作摆在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农村治理存在很多问题,面临农村社区建设落后、青年人流失严重、基层治理软弱、生活污染严重、小城镇建设滞后等,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成效。
(一)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近几年,我国实施大规模的精准扶贫,通过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办法,大打扶贫攻坚战,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从201x年开始,我国计划用5年的时间,完成1000万人的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其中201x年,已经完成249万人,201x年完成340万人,还有411万人。要完成余下的411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不仅建设任务大,而且资金投入量也大,更重要的是后续投入、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的任务尤其艰巨。扶贫任务不完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是一句空话。
(二)农村缺少人才支撑。目前,在广阔的农村,已经很少看到青壮劳动力和大学生返乡的局面,青壮劳动力和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都不乐意返乡,在家种田的都是年龄大的、有病的、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土地空心化、人口空心化、产业空心化、基本公共服务空心化以及基础设施空心化,其本质是农村地域经济社会功能的整体退化,农村缺少青年人,缺少人才,出现的空心村,困扰、阻碍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三)农村社区建设落后。这里主要指的是一些农村不具备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条件,一是由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交通条件差,公路不达标、医院卫生社会差、水电气供应不足等不平衡现象;二是农村在建设规划上的滞后,导致农村社区的功能布局不合理,公共设施缺乏,如文化活动中心、体育设施、养老设施等,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此外,农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建设不足,导致农村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上述挑战,我们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首先,应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在交通、医疗、教育、供水供电等方面,改善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提高农村的生活品质。同时,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其次,强化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专业技术人员等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就业,参与乡村建设和管理,为农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化和就业,减少农村劳动力外流。同时,建立健全农村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农村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成长空间,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形成人才汇聚的良好局面。
再次,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多种实现形式,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此外,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拓宽农民融资渠道,降低农民融资成本,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最后,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构建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依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通过这些措施,构建起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农村社会,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社会保障。
总之,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不断提升农村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上一篇:如何建立和完善税收执法监督体系
- 下一篇: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