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一个突出短板。短板必须补齐,否则影响全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我们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块突出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作为基层干部,尤其为贫困地区的基层干部,应切实将实际情况作为工作中的重要参照标准,就实际情况展开深入分析。基层干部应充分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贴近群众生活的方式引导群众,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促进发展,有效解决贫困问题,并在问题解决后进行密切的观察与扶持,确保对应地区、对应民众彻底走出贫困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基层干部应加强自身的带头作用,积极引入“新鲜血液”与新式技术,结合当地科研人员的力量,针对贫困地区现状进行科学分析,选择最为合适的脱贫手段,并明确相关技术中的关键点,带头引导民众脱贫致富,实现有效的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基层干部的领导,贫困户不仅能够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其的高度重视,还能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扶持手段,切实实现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在具体实践中,基层干部需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倾听群众的心声,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只有真正了解了群众的需求,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帮扶措施,确保每一项政策都能落到实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为此,基层干部要经常走访农户,定期召开座谈会,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畅通无阻。同时,基层干部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对贫困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更好地把握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扶贫策略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
此外,基层干部还需注重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帮助他们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理念。长期以来,一些贫困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导致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活水平低下。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仅仅依靠外部援助,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基层干部要注重教育引导,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活动,提升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同时,还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鼓励和支持那些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典型人物,用他们的成功事迹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脱贫致富的行动中来。通过内外兼修的方式,逐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推动贫困地区实现全面振兴。
为了确保脱贫攻坚战取得最终胜利,还需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群众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已脱贫人口的后续跟踪服务,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确保他们能够稳定增收、持续受益。此外,还要积极探索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总之,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够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要看到,脱贫攻坚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实现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因此,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我们还要继续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务实的作风,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和方法,推动贫困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