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精神,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全市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xx〕22号)、《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国发〔201x〕23号)、《关于进一步推动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有关工作的通知》(国资发法规〔201x〕117号)、《XX市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战略性调整“十四五”规划纲要》(XX国资发〔202x〕31号)等文件精神,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x—202x年)》(中办发〔202x〕30号)成果,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借鉴省内外先进城市的经验,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XX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系统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赋予国资国企的新使命新任务,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体系,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全面落实国资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求突破,优化资源配置,激发企业活力,使国有企业在推进XX高质量转型、全方位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服务于全市重大发展战略。服务于我市“十四五”发展规划,服务于“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能源综合创新示范市”的创建,服务于XX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等目标。通过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助力我市实现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2. 坚持国有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推动市属国有资本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集中。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增强国有经济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3.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按照市场化原则,建立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形成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公有资本,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化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国有企业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项目,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鼓励国有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5. 坚持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国有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建设美丽XX作出贡献。同时,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主要目标
到202x年,全市国资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国有经济布局更加优化,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显著提高,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更加完善,国有企业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市属国有资本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集中度显著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大幅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充分发挥,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2. 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更加灵活高效。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企业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
3. 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基本形成,国资监管机构职能定位更加明确,监管手段更加科学有效。国有企业风险防控能力显著增强,国有资产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水平稳步提高。
4.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到位。国有企业在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责任意识显著增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员工收入稳步增长,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职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三、重点任务
(一)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引导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确保国有资本在这些领域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2. 优化国有资本区域布局。根据全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国有资本向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集中,支持重点区域和园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鼓励国有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3. 加快低效无效资产处置。按照“瘦身健体”要求,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和项目,依法依规进行关闭、破产或重组,加快低效无效资产处置,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对不符合国有经济发展方向的资产,通过股权转让、资产置换等方式,有序退出,实现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健全董事会决策机制,提高董事会科学决策水平。完善监事会监督机制,加强对企业财务、资产、重大事项的监督。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建立市场化选聘、考核、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企业经营管理者活力。
2.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原则,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鼓励非公有资本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支持符合条件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建立员工持股制度,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3.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劳动用工制度,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打破身份界限,实现人员能进能出。完善以业绩为导向的分配制度,建立健全工资总额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实现收入能增能减。加强企业成本费用控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国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稳定的研发投入增长机制,确保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逐年提高。鼓励国有企业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项目,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支持国有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 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支持国有企业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协同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
3. 激励创新成果转化。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支持国有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鼓励国有企业通过技术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实现互利共赢。建立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机制,对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创新活力。
(四)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按照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要求,进一步理顺国资监管机构与所出资企业的关系,明确国资监管机构的职责定位,强化出资人职责,完善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能。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发挥其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2. 创新国资监管方式。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现动态监控、实时预警。建立健全企业财务、资产、重大事项等信息报告制度,提高国资监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完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建立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引导企业注重长远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
3.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立健全企业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对企业债务、投资、法律等重大风险的管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防范经营风险。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诚信意识,维护企业良好信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国资国企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国资国企改革工作,研究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到位。
(二)完善政策支持
出台支持国资国企改革的政策措施,从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大对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强化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改革督查机制,定期对改革进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严肃查处改革中的违纪违法行为,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四)营造良好氛围
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成功经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国资国企改革的良好氛围。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总之,全市上下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为实现XX高质量转型、全方位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下一篇:某市年实干奋进拼经济十条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