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高校大有可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并作出了具体部署,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指明了方向。当前,媒体技术飞速进步、传播格局深刻变革,除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外,各级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学术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普通个体等,也应当成为参与我国国际传播实践的重要力量。教育领域具备其他领域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尤其是作为知识、人才、文化生产与传播中心的高等教育,是传播链条上的关键一环。高等教育要精准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积极转变国际传播理念,推进国际传播实践落地,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发挥作用,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高校力量。
积极转变国际传播理念,领悟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之道。当下中国已经深度介入世界传播格局,而其话语体系以及传播能力尚较薄弱,强化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传播格局中的使命担当,亟待提升国际传播效力。高校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其中也包括服务构建战略传播体系。纵观世界,国际传播强国都在推行多层次、多元主体参与的国际传播体系,将官方和民间同时纳入国际传播的顶层设计方案,国际传播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国家、多元主体、多元文化和文明价值观交织而成的庞大复杂网络系统。高校要提高站位,主动把自身纳入国际传播体系之中,把国际传播作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抓手,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首先,高校应深化对国际传播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国际传播观。国际传播不仅仅是对外宣传,更是文化交流与互鉴的过程。高校要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外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合作。为此,高校需要加强对国际传播理论的研究,结合国际传播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理论体系。同时,高校还应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队伍,通过课程设置、学术研究、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提升师生的国际传播素养,为国际传播事业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其次,高校应创新国际传播方式,拓宽国际传播渠道。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社交媒体等新型传播平台日益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阵地。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传播活动,如在线讲座、虚拟展览、网络论坛等,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发展成就和文化魅力。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与海外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举办国际会议、研讨会等活动,搭建起国际学术交流的桥梁,促进中外学者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扩大中国声音的国际影响力。
再次,高校应加强国际传播内容建设,提升国际传播效果。内容是国际传播的核心,高质量的内容能够更好地吸引国际受众的关注和共鸣。高校应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精心策划和制作一批具有较高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国际传播作品。例如,可以拍摄反映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纪录片,编写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创作展示中国当代社会发展面貌的文艺作品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让世界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中国,增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最后,高校应建立健全国际传播机制,确保国际传播工作的顺利开展。国际传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方面协同配合。高校应建立由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国际传播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和协调国际传播工作。同时,高校还应建立健全国际传播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工作流程,确保各项国际传播活动有序进行。此外,高校还应加大对国际传播工作的投入力度,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为国际传播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总之,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高校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高校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于国际传播实践中,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这一过程中,高校不仅要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还要与其他国际传播主体形成合力,共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更广泛的力量和支持。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下一篇:某中心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