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调研与思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202x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进一步提出,要“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完善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等要求。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无疑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极为关键的因素。那么,党员干部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这是党执政过程中必须直面的问题。
一、党员干部不担当作为的现实表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腐败现象和“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在一些地方,党员干部不担当作为的现象却有所抬头,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躺平”“侧卧”和“摆烂”的行为。如果任由这种风气在机关单位内蔓延,将严重影响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一)“躺平式”党员干部。日常生活中,人累了可以躺一躺,达到休息的目的。但从组织行为学角度看,“躺平”可谓一种病态。“躺平式”党员干部大致有四类:一是“算盘珠子不拨不动”。这类“躺平式”党员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消极应付,得过且过,不推不动,推一下动一下,犹如“算盘珠子”。面对新时代新要求不是去学习、去适应,而是表现出“上面推一把下面走一步”。二是“出工不出力”。这类“躺平式”党员干部精神状态萎靡不振,缺乏斗志,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在岗不在位,出工不出力,整日“磨洋工”,甚至对其他人的工作指手画脚,冷嘲热讽。三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类“躺平式”党员干部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他们害怕承担责任,担心犯错被追责,因此在工作中尽量避免突出表现,以求平稳度过职业生涯。四是“能力不足不愿作为”。这类“躺平式”党员干部由于自身能力有限,面对复杂的工作任务感到力不从心,为了避免出错,选择少做事甚至不做事情,久而久之,形成了“能躲则躲”的心态。
(二)“摆烂式”党员干部。相较于“躺平式”党员干部,“摆烂式”党员干部的表现更为消极,不仅不主动作为,甚至在工作中故意制造障碍,影响团队合作和工作效率。这类党员干部往往因为个人利益受损或者对组织政策不满,采取对抗态度,通过消极怠工来表达不满情绪。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个人形象,更严重破坏了单位的整体氛围,阻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侧卧式”党员干部。这类党员干部虽然表面上看似积极工作,但实际上内心并不认同组织的决策方向,处于一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他们在工作中往往采取观望态度,既不愿意完全投入,也不愿意明确反对,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使得他们在关键时刻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党员干部不担当作为的原因分析
党员干部不担当作为的现象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个人因素的影响,也有外部环境的作用。深入剖析这些原因,对于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人因素
理想信念动摇:部分党员干部在长期的工作中逐渐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理想信念有所动摇,对党的事业缺乏足够的热情和责任感。特别是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
2. 能力素质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对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部分党员干部由于学习不够、培训不足,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显得力不从心,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束手无策,进而产生逃避心理。
3. 职业倦怠感: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繁重的任务负荷,使一些党员干部产生了职业倦怠感,对工作失去了新鲜感和动力。尤其是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同志,面对群众的各种诉求,常常感到身心俱疲,难以保持持续的工作激情。
(二)外部因素
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的考核评价机制仍存在“唯GDP论”“唯票数论”等倾向,过于注重短期业绩,忽视了干部的长远发展和个人成长。这种单一化的考核方式,容易导致部分党员干部为了追求短期政绩而忽视实际效果,甚至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
2. 容错纠错机制缺失: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执行纪律的过程中存在“一刀切”“一棍子打死”等问题,导致部分党员干部在工作中顾虑重重,害怕因小失大,不敢大胆尝试和创新。缺乏有效的容错纠错机制,使得一些勇于担当的干部在遇到挫折时得不到及时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激励保障措施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落实干部待遇、晋升机会等方面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问题,导致部分党员干部感到前途渺茫,缺乏奋斗的动力。特别是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同志,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但相应的激励保障措施却相对滞后,使得他们在付出巨大努力的同时,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三、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综合施策,形成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强大合力。
(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筑牢思想根基
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各级党组织要认真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和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论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 加强党性修养:通过开展党性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站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
(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内在动力
优化考核指标: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既要注重量化指标,又要兼顾质化指标,确保考核结果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干部的工作实绩。要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设置差异化的考核标准,避免“一刀切”现象。
2. 强化正向激励:加大对优秀干部的表彰奖励力度,通过设立“担当作为奖”“创新创优奖”等方式,让那些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有荣誉、有地位、有实惠。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晋升机制,为优秀干部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
(三)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营造宽松环境
明确容错界限:在严格执行纪律的前提下,合理界定容错范围,明确哪些失误可以容许,哪些错误必须纠正。要区分无意过失与明知故犯、工作失误与失职渎职、探索创新与违纪违法的界限,为干部大胆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2. 完善纠错程序:建立健全纠错机制,对因工作失误造成损失的干部,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对于因改革创新而产生的非主观性错误,要给予宽容和支持,帮助干部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四)提升能力素质,增强履职本领
加强教育培训:加大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特别是要加强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要注重培养干部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提高他们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2. 推动实践锻炼:鼓励和支持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和重要岗位接受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积累经验。要建立健全轮岗交流机制,促进干部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五)改善工作条件,提供有力支持
关心关爱干部: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关心干部的生活和健康,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了解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及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要关注干部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缓解压力、调整状态。
2. 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基层单位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改善办公条件和工作环境,减轻干部的工作负担。要建立健全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合理确定干部的薪酬待遇,确保他们能够安心工作、舒心生活。
总之,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下一篇:浅谈病历书写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