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脱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汇和过渡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要处理好针对性与整体性的矛盾,做好观念、规划、体制机制和政策的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政策举措主要以贫困户为对象进行投入,精准的帮扶政策准确高效地解决了贫困户的温饱和增收问题,但是在一些地区,也出现了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产生隔阂、互助经济受冲击等情况,这可能会削弱部分村庄内部的集体动员、集体行动能力。而乡村振兴强调乡村发展的整体性,必须通过有效方式让农民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处理针对性与整体性的矛盾,观念上要传承并发扬“精准”理念,实现由“被动扶”到“主动兴”的转变,全面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体制机制上可借鉴脱贫攻坚形成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丰富和完善体制机制,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激发市场、主体和要素活力。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显著成效,最为关键的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减贫工作体系,包括组织领导、驻村帮扶、资金投入、金融服务、社会参与、责任监督、考核评估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可参考借鉴这些制度,建立一套工作体系。政策上要采取差别化的办法,对脱贫攻坚的特惠性政策试行分类处置,合理兼顾不同群体利益诉求,使其向常规性、普惠性、长期性政策转变。
二是要处理好特惠性与普惠性的矛盾,将日常帮扶措施转变为常态化民生政策,既要持续关注对特殊群体的兜底保障,也要高度重视推动乡村振兴总体发展。应将单纯针对贫困户的扶持政策转变为对乡村低收入群体的常态化扶持政策,将兜底政策并入乡村振兴政策的民生领域,将住房政策并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弱化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异,加大对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的投入,将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从解决温饱问题向提升生活质量转变,确保所有农村居民都能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在教育方面,应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倾斜力度,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同时,鼓励和支持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通过远程教育、支教等多种形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在医疗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确保农村居民能够就近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此外,还应加强对农村医疗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解决农村医疗人才短缺问题,提高农村医疗服务的可持续性。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继续加大对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农村环境。通过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要处理好短期目标与长期发展的关系,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同时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需要通过有效的机制和政策加以巩固。一方面,应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返贫风险,确保已脱贫人口不再返贫。另一方面,应注重长远发展,通过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全面提升乡村发展水平。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应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格局。同时,应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应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同时,应积极引导和支持各类人才向农村流动,通过政策激励、项目支持等方式,吸引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外出务工人员等返乡创业,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应深入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农村文化自信。同时,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绿色底色,应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村绿色发展。通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恢复和保护农村生态系统,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应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应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应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是要处理好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良好局面。政府在乡村振兴中起着主导作用,应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目标任务,制定政策措施,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同时,应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建立健全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支持等方式,激发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市场应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产业投资、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等手段,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社会应发挥支持作用,通过志愿服务、慈善捐赠、社会监督等形式,为乡村振兴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乡村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