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最多跑一地”改革的调研报告
“最多跑一地”的改革实践早于“最多跑一地”理念的提出。早在20xx年,江苏省南通市就提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在全国率先将矛盾纠纷大调解中心实体化运行,即通过“重点部门集中常驻、一般部门轮换入驻、涉事部门随叫随到”形式,对群众提出的矛盾纠纷、信访事项,集成办理、统筹调处,实现矛盾纠纷和各类事件的“一站式”办结。
一、“最多跑一地”的内涵与特征
(一)基本内涵
“最多跑一地”的核心本质和运行机制与浙江省所倡导的“最多跑一地”改革有异曲同工之处。自201x年开始,浙江开始探索从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到社会治理“最多跑一地”改革,先后建立了90个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后来又全面迭代为社会治理中心。目前,“最多跑一地”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社会治理领域的延伸拓展,是深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举措,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再发展,旨在全省范围内加快打造一站式的县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在此基础上,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健全“五调联动”(诉调、警调、网调、专调、访调)的工作体系,将“多中心”聚焦为“一中心”,达到信访和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的目标。综观现有研究,本文认为“最多跑一地”是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创新,其实质是地方政府转变碎片化治理理念,建设并实体化运行一站式综治中心(社会治理中心),整合分散的治理资源,提高社会治理效率,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主要特征
“最多跑一地”改革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集成化服务:通过设立县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将原本分散在各个部门的矛盾纠纷调处、信访接待、法律咨询等服务集中到一个平台,实现了服务的集成化。这种集成不仅减少了群众办事的奔波之苦,也提高了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效率,形成了合力。
2. 标准化流程:各地在实施“最多跑一地”改革过程中,普遍建立了一套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包括接访登记、分类流转、限时办结、结果反馈等环节。标准化流程的建立,不仅规范了工作程序,也确保了服务质量,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
3. 信息化支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最多跑一地”改革的重要支撑。各地纷纷建设了社会治理信息平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了矛盾纠纷的智能化分析、预警和处置。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
4. 多元化参与:在“最多跑一地”改革中,政府、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种多元化的参与模式,不仅丰富了社会治理的方式和手段,也有助于形成社会共识,提升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水平。
5. 法治化保障:法治是“最多跑一地”改革的重要保障。各地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注重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确保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法治化保障不仅增强了改革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也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二、“最多跑一地”改革的实践成效
(一)矛盾纠纷化解率显著提高
“最多跑一地”改革实施以来,各地矛盾纠纷化解率显著提高。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自20xx年推行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以来,全市矛盾纠纷化解率从20xx年的80%提升至20xx年的95%以上。特别是重大矛盾纠纷的化解效果更为明显,一些长期积累的疑难复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最多跑一地”改革不仅提高了矛盾纠纷化解率,还显著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根据20xx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江苏省南通市群众对“最多跑一地”改革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群众普遍反映,改革后办事更加方便快捷,矛盾纠纷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解决,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三)社会治理效能显著增强
“最多跑一地”改革在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率和群众满意度的同时,也显著增强了社会治理效能。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创新机制,各地社会治理中心的运行效率大幅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得到显著增强。特别是在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风险时,社会治理中心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最多跑一地”改革的深入推进,有力推动了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各地在改革过程中,注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基层治理力量,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通过开展网格化管理、志愿服务、社区自治等多种形式的基层治理活动,基层治理的精细化、社会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基层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三、“最多跑一地”改革面临的主要挑战
尽管“最多跑一地”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一)资源统筹不足
“最多跑一地”改革需要整合各部门的资源和力量,但实践中往往存在资源统筹不足的问题。部分地方由于部门利益壁垒和协调机制不健全,导致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影响了改革的推进效果。此外,一些地方的社会治理中心建设资金不足,设施设备落后,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
(二)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虽然各地在推进“最多跑一地”改革中普遍应用了信息化手段,但整体信息化水平仍有待提升。一些地方的信息系统建设滞后,数据共享不畅,导致信息孤岛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此外,一些基层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系统的操作不熟练,影响了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
(三)法治化保障不够完善
法治是“最多跑一地”改革的重要保障,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部分地区法治化保障不够完善。一些地方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不健全,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强,导致改革推进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此外,一些地方的执法队伍素质不高,执法行为不规范,影响了改革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四)群众参与度有待提高
“最多跑一地”改革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群众参与度仍有待提高。一些地方的宣传动员工作不到位,群众对改革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不高。此外,一些地方的群众参与渠道不畅通,参与机制不完善,导致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难以有效传递和采纳。
四、进一步推进“最多跑一地”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
要进一步推进“最多跑一地”改革,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建议中央层面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对“最多跑一地”改革进行统一部署和指导,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任务,确保改革有序推进。同时,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细化改革措施,确保改革落地见效。
(二)强化资源统筹
要解决资源统筹不足的问题,必须强化资源统筹。建议各地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打破部门利益壁垒,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加大对社会治理中心的投入力度,改善设施设备,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此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志愿服务等方式,补充社会治理资源,形成多元共治的格局。
(三)提升信息化水平
要提升“最多跑一地”改革的信息化水平,必须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建议各地加快社会治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同时,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信息化系统的操作能力。此外,鼓励技术创新,引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提升信息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四)完善法治化保障
要完善“最多跑一地”改革的法治化保障,必须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建设。建议中央层面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改革的法律依据和制度框架。同时,各地应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确保依法行政。此外,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确保执法行为规范有序。
(五)提高群众参与度
要提高“最多跑一地”改革的群众参与度,必须加强宣传动员。建议各地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改革的意义和成效,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同时,完善群众参与机制,畅通群众意见和建议的表达渠道,确保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得到有效传递和采纳。此外,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活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总之,“最多跑一地”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各地要高度重视,积极作为,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机制,确保改革取得实效,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上一篇:读懂纪律的“言”和“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