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要“行而不辍”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四下基层”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宝贵财富,是开展工作的重要抓手,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伟力。党员干部要“行而不辍”地用好这个“传家宝”,在暖民心、接地气、办实事中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用“实打实”的行动答好新时代的“民生考卷”。
理论宣讲要“行而不辍”,做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暖心人”。江河有源,大树有根。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如同安泰和大地的关系一样,须臾不可分离,片刻不能割裂。深入基层的关键在于“心入基层”,带着真挚真诚的情感与群众面对面,方能与群众心贴心。要深入贯彻党的宗旨,常思常悟“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明白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目标是为民谋利,找准前进的方向,校准工作的目标靶向,永葆“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和“甘为孺子牛”的真诚姿态,做到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要积极主动宣传党的好政策、“好声音”,把“书面用语”用耳熟能详的“方言土语”讲出来,把党的好政策讲明白、讲透彻,把党的好“声音”送到群众家门口,让党的惠民利民政策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要把下基层当做常态事、经常事,以朋友式、关怀式的姿态,“零距离”与群众沟通交流,在身入心至中与百姓“打成一片”。
调查研究要“行而不辍”,做实事求是、科学决策的“明白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党员干部要将调查研究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真实情况,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在调研过程中,要善于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决策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科学合理。同时,要注重总结调研成果,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通过持续不断的调查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矛盾化解要“行而不辍”,做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调解人”。社会矛盾的妥善处理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敢于面对矛盾,善于化解矛盾,做维护稳定的“压舱石”。要树立正确的矛盾观,认识到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矛盾。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在矛盾化解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依规,公平公正,既要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要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矛盾化解机制,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帮扶解困要“行而不辍”,做关心群众、改善民生的“贴心人”。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要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时刻关注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实现全面小康。要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努力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创新社会救助方式,建立多元化的救助体系,既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又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走上自立自强的道路。同时,要注重精神扶贫,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通过不懈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宣传教育要“行而不辍”,做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引领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系到旗帜、道路、国家政治安全。党员干部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积极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创新传播手段,扩大覆盖面,提高影响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要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风尚,弘扬社会正气,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同时,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文化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通过持续不断的宣传教育,凝聚起全社会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总之,“四下基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效途径。党员干部要以“行而不辍”的精神,持之以恒地抓好“四下基层”工作,不断丰富其内涵,拓展其外延,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起磅礴的力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