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出发担起新的文化使命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广大党员干部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新思想”为引、“新技术”做媒、“新机制”护航,全力做好文化传承,更好担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以“新思想”为引,擎旗稳舵、把关定向坚定“文化自信”。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征程,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进程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根本前提。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晰文化自信在党和国家建设事业中、在民族复兴伟业中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自觉把文化自信融入精神气质,把握历史主动、保持战略定力、推进文化铸魂,增强全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让文化自信焕发出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以“新技术”做媒,串联古今、融合界域实现“双向奔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也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手段,对文化遗产进行高精度扫描、三维建模,实现文物的虚拟展示和互动体验,让更多人能够近距离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分析,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广泛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素养,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此外,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创新文化传播形式,打破时空限制,让传统文化跨越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真正实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以“新机制”护航,健全制度、优化环境确保“行稳致远”。文化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体制机制,为文化传承提供坚实的保障。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确保文化遗产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建设,提升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遗产保护队伍。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的评估体系,定期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同时,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维护文化遗产的安全和完整。通过这些举措,为文化传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文化传承工作行稳致远。
以“新理念”引领,创新发展、激发活力促进“文化繁荣”。文化传承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更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原则,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深入挖掘其内在价值,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有益成果,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年轻一代的文化意识,通过教育引导、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使其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通过这些举措,不断激发文化创新的活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
总之,文化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以“新思想”为引,以“新技术”做媒,以“新机制”护航,以“新理念”引领,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文化传承路径,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传承体系。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文化传承的伟大事业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勇于担当、奋发作为,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共同谱写文化传承的新篇章。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