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原则,凝聚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强大合力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执政基础、践行党的宗旨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基层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主要阵地和广阔舞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就是这项工作的精准切入点。实际工作中,要落实好党中央关于加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部署,强化党建统领、紧扣“共同”要义、坚持共建过程、形成共治局面、达成共享效果,凝聚多方参与,形成强大合力,真正让群众全面融入社会治理,让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实稳固。
一、强化党建引领
党中央对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了实现路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这对于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强化党建引领,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社会治理的决策部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使党组织成为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坚强核心。同时,要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在社会治理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带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紧扣“共同”要义
“共同”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核心要义,体现了社会治理的全民性、协同性和共享性。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共同”这一关键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
首先,要明确各方责任,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格局。党委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社会组织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治理项目;公民个人要增强主人翁意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共同维护社会秩序。通过明确各方责任,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
其次,要加强沟通协商,促进多方合作。社会治理涉及面广、复杂多变,需要各方密切协作,形成共识。要建立健全协商议事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听取各方意见,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流平台,提高沟通效率,促进信息共享,增强社会治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最后,要注重成果共享,激发社会活力。社会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必须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大受益者。要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将社会治理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治中共享发展成果,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要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业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方式,为社会组织、企业提供展示平台和发展空间,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坚持共建过程
共建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基础环节,是形成共治局面的前提条件。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动员各方力量,共同破解社会治理难题,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一是要强化问题导向,精准施策。要深入基层,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找准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社区管理、公共安全、环境整治等。针对这些问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采取有效措施,逐一加以解决。同时,要注重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二是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资源的有效整合。要打破部门壁垒,加强横向联动,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工作网络。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入市场机制,发挥社会组织、企业的专业优势,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同时,要发挥科技支撑作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三是要注重教育引导,提升素质。社会治理离不开人的参与,人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社会治理的效果。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其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使其在社会治理中发挥表率作用。要加大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普及法律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法治观念,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形成共治局面
共治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共享目标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健全共治机制,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合作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整体效能。
一是要完善法律法规,提供制度保障。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社会治理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方行为,明确权利义务,确保社会治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是要优化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效能。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要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要创新治理方式,探索“互联网+社会治理”新模式,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同时,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三者良性互动的治理结构。
三是要加强监督考核,确保治理效果。要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社会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要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将社会治理成效纳入干部考核评价范围,激励广大干部在社会治理中担当作为。同时,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监督,形成全民监督的良好氛围。
五、达成共享效果
共享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检验社会治理成效的重要标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大受益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要保障基本民生,增进民生福祉。要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就业创业政策,提高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改革发展成果。同时,要关注特殊群体,加大帮扶力度,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要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要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同时,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要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弘扬正能量,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总之,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开创社会治理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上一篇:关于进一步做好驻村帮扶工作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