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审计机关自成立以来,围绕国家国有企业改革和治理目标的发展变化,分别探索了经济效益审计、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多种审计实践形式。从目前看,我国国有企业审计总体上处于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结合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国有企业审计模式。随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体制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家审计在服务国家治理的途径和作用日益受到社会重视,开展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审计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促进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的中观和宏观层面作用,成为国有企业审计的发展方向。但从目前看,国有企业绩效审计中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国有企业绩效审计作用的发挥。
一、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绩效审计能够通过对国有企业资源配置、运用的审查评价,分析影响制约国有企业运营的风险及其他因素,从而促进更好地配置国有企业资源,发挥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控制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要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由此,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社会中的战略地位,及国有企业的治理目标都要求开展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当前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尚不能适应国家国有企业治理目标要求,从实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绩效审计成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传统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更多地侧重服务于被审计单位,从企业自身的发展去评价企业管理运营绩效,审计成果面向被审计单位,以及主管部门的管理需要,而未对社会公布。这种审计结果的运用方式,一方面与现代国有企业目标是在兼顾社会目标的前提下注重经济目标的发展趋势不相符。另一方面,也未能有效利用社会监督的力量,提高审计透明度,增强审计公信力,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同时,审计成果的局限性也限制了其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上的应用,如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等。
(二)绩效审计标准体系不健全。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标准体系是评价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依据。然而,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缺乏统一、规范、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方法。这不仅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也导致不同审计项目之间难以进行有效的比较和综合评估。此外,现行的一些评价指标过于侧重于财务指标,而忽视了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如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员工满意度等,这些非财务指标对于全面评价国有企业绩效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三)绩效审计技术手段落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审计技术手段也在不断进步。然而,我国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在技术手段的应用方面仍显落后,主要表现为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不足、数据分析方法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审计效率,也影响了审计质量。尤其是在面对大规模、复杂的数据时,传统的审计方法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加强审计技术手段的创新和应用,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已成为提高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效能的关键。
(四)绩效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强的工作,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绩效审计队伍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审计人员在审计理论、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这不仅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制约了审计结果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因此,加强审计人员培训,提升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推动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发展的重要任务。
(五)绩效审计后续跟踪机制不完善。国有企业绩效审计不仅仅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审计发现的问题,督促企业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然而,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在后续跟踪机制方面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审计整改落实不到位、审计建议采纳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削弱了审计的威慑力,也影响了审计效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建立健全审计后续跟踪机制,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是提升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成效的重要保障。
二、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认识不到位。尽管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重要性已逐渐被社会各界所认识,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一些企业和部门对绩效审计的认识存在偏差。部分企业认为绩效审计主要是为了查找问题,而不是帮助其改进管理;一些部门则将绩效审计视为一项额外负担,而非推动企业发展的有力工具。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企业在接受绩效审计时态度消极,配合程度不高,影响了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制度不完善。国有企业绩效审计作为一项新兴的审计形式,其相关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政策文件,但这些文件多为原则性规定,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这使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面临诸多困难,如审计范围不明确、审计程序不规范等,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资源投入不足。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在资源投入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一方面,审计机构的编制和经费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审计需求;另一方面,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投入不足,影响了审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此外,审计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滞后,也制约了审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四)社会参与度不高。国有企业绩效审计不仅是审计机构和企业的内部事务,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社会参与度较低,主要表现为公众对绩效审计的了解不够深入、媒体对绩效审计的报道不够广泛、专家学者对绩效审计的研究不够深入等。这种社会参与度的不足,不仅影响了绩效审计的社会影响力,也不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良好氛围。
三、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绩效审计意识。各级审计机构和国有企业应深刻认识到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要加强绩效审计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绩效审计的认识和支持,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审计理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完善制度建设,规范绩效审计行为。要加快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明确绩效审计的目标、范围、程序和方法,为绩效审计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要建立健全绩效审计标准体系,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要完善绩效审计报告制度,规范审计报告的内容、格式和发布程序,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和透明度。
(三)加大资源投入,提升绩效审计能力。要加大对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资金投入,改善审计工作条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要加强审计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要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审计工作的智能化水平。要建立审计专家库,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绩效审计工作,为审计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四)加强后续跟踪,确保审计整改落实。要建立健全绩效审计后续跟踪机制,定期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回访检查,督促企业及时整改。要建立审计整改责任追究制度,对整改不力的企业和个人进行问责,确保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审计成果运用,将审计结果作为企业绩效考核、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提高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震慑力。
(五)扩大社会参与,增强绩效审计影响力。要拓宽绩效审计信息公开渠道,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多种途径,及时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接受社会监督。要鼓励和支持学术界对国有企业绩效审计进行研究,为绩效审计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要建立绩效审计志愿者队伍,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绩效审计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绩效审计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不容忽视。面对当前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审计能力,确保审计整改落实,扩大社会参与,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效能和影响力,为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