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博范文网 首页

经开区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的调研报告

2024-12-14 华博范文网

  关于经开区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意见》(国办发[202x]24号)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学习了江浙先进经验做法,强化“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发挥要素集成效应,探索实施按标出让制度,走出了一条净地出让、审批快速、服务集成、保障有力的项目落地快车道,为全省“标准地”改革,推广提供了可学可鉴、可触可及的典型示范。

  一、改革成效

  (一) 基础设施先行,项目建设有保障

  近年来,经济技术开发区抢抓“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大抓园区基础配套建设,实施道路、蒸汽、供热、供水等项目58项。具体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市政道路约53公里;新增换热站5座,延伸供热、供汽管线12.9公里;敷设给水管线60公里,扩建排水管线28公里;实施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促进园区污水日处理能力涨幅超过200%,新增中水回用管线8公里;优化搬迁输电线路约9.6公里,扩充可建设用地2199亩;陆续建成标准化厂房一期、二期、三期工程,累计完成建筑面积约162729平方米,为园区中高端制造项目落地提供了沃土;启动建设综合管廊工程(主要敷设蒸汽、氮气、氢气、氧气、硫酸、盐酸、双氧水、液碱、硫酸镍、硫酸钴等管线),总长度5.45公里,实现了项目落地所需的基础设施全面覆盖。

  (二) 创新审批机制,提高办事效率

  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审批机制,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提升服务效能。一是实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模式,将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整合到一个窗口办理,实现“一站式”服务。二是推行“告知承诺制”,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允许其在提交部分材料后先行开工,后续补齐相关手续,大大缩短了项目落地时间。三是建立“容缺受理”机制,对非核心材料缺失的情况,允许企业先行提交其他材料,待补齐后再行审批,有效解决了企业在申报过程中因材料不全而延误的问题。四是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网上平台实现审批事项的在线申请、在线审核、在线反馈,提高了审批透明度和便捷性。

  (三) 强化政策支持,激发市场活力

  为推动“标准地”改革顺利实施,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一是制定《经济技术开发区“标准地”出让管理办法》,明确“标准地”的定义、适用范围、出让程序、监管措施等内容,为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符合“标准地”条件的企业给予资金补助、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支持,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三是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对守信企业实行优先审批、简化流程等激励措施,对失信企业进行联合惩戒,营造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四是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解决企业在项目落地过程中的资金难题。

  (四) 完善服务体系,提升企业满意度

  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度重视企业服务工作,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提升企业满意度。一是成立企业服务中心,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手续办理等全程跟踪服务。二是建立企业诉求响应机制,通过定期走访、座谈会、意见箱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企业的困难和需求,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三是开展“企业家沙龙”、“政企面对面”等活动,搭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增强政企互动,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四是建立企业成长档案,对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动态跟踪,提供个性化服务,助力企业健康成长。

  二、存在问题

  尽管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推行“标准地”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一是政策宣传力度不够,部分企业对“标准地”政策了解不足,影响了政策的落实效果。二是审批环节仍需优化,虽然已经推行了多项改革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瓶颈,需要进一步简化流程、提高效率。三是配套服务有待完善,部分企业在项目落地过程中遇到了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的困难,需要政府部门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四是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企业的信用评价结果应用不够广泛,未能充分发挥信用机制的作用。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 加强政策宣传,提高企业认知

  一是通过多种渠道加大“标准地”政策的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向企业普及“标准地”的概念、优势和操作流程,提高企业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二是组织专题培训会,邀请专家解读相关政策文件,帮助企业准确理解政策内容,指导企业规范操作。三是开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深入企业一线,面对面解答企业的疑问,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二) 深化审批改革,提升服务效能

  一是继续优化审批流程,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减少不必要的前置条件,提高审批效率。二是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将多个审批事项整合为一个整体,实现“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次办结”。三是加强部门协同,建立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提高审批透明度和便捷性。四是完善审批监督机制,加强对审批过程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行为,确保审批公正公平。

  (三) 完善配套服务,解决企业难题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等配套设施的完善,确保企业项目顺利落地。二是建立企业服务专员制度,为每个重点项目配备专门的服务专员,负责协调解决企业在项目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三是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定期举办项目对接会、技术交流会等活动,帮助企业寻找合作伙伴,拓展市场空间。四是优化公共服务,提供法律咨询、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专业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四) 强化信用建设,营造诚信环境

  一是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信用信息采集、归集、共享机制,确保信用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二是扩大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范围,将企业信用状况作为行政审批、财政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三是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依法依规对失信企业进行联合惩戒,维护市场秩序。四是加强信用宣传教育,通过典型案例、经验分享等形式,提高企业的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四、结语

  “标准地”改革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推行“标准地”改革过程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一些挑战。未来,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断深化改革,优化服务,努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