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改革动能促进科技自立自强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迫切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以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潜能,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以科技现代化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实力大幅跃升,研发人才数量居全球第一位,202x年全社会研发经费超过3.3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专利申请量和科技集群数量居世界第一位,部分领域前沿技术应用从跟跑转为并跑和领跑,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科技竞争复杂激烈,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与此同时,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产函数发生改变,传统动能逐步减弱,经济发展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实现科技创新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推动产业结构加快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只有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和创新的投入产出效率,才能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支撑。
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特别是其中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理论体系。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推进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思想,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基点,不断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和潜力。
具体而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关键。当前,我国科技体制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如科研管理机制不够灵活高效,科技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不畅等。为此,必须加快推进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健全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评价激励机制,优化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提高科研投入的产出效益。同时,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和基础研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同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此外,还要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来华工作和学习,为我国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关键力量。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要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要集聚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同时,要注重发挥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使他们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此外,还要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打破地域、行业、身份壁垒,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在科技创新的实践中,要坚持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各国都在积极布局未来科技发展。我们要树立全球视野,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同时,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引和利用全球优质创新资源,提升我国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在此过程中,要维护国家科技安全,防范化解科技领域的重大风险,确保科技创新成果惠及人民,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
总之,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为路径,不断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努力开创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