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电算智”融合发展 加快培育绿色智能产业生态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迭代发展、算力能力的不断提升,其与社会经济不断融合,成为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在能源、互联、智能的推动下,以及“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我国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大力推进算力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清洁能源为上游、以绿色算力为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产业为牵引的绿色智能产业生态正在形成。据国网能源研究院的测算,数据中心计算所耗费的电量到2030年将翻一番,2035至2040年间我国用于数据中心的电力将超过全社会用电量的10%。算力产业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密集型产业,对电力的需求逐年增大,“绿色算力”成为题中应有之义。绿色算力通过算力生产、供给、服务等全过程的绿色低碳,对底层设施、算力资源、管理平台和应用服务等多个层面的节能减排实现“绿色算力”。推进绿色算力发展,不仅将进一步降低算力成本,也能有效赋能千行百业进行绿色化转型升级。由于算力对清洁能源的需求量巨大,这就需要高性能的芯片支撑和大量稳定的电力供给,而以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成为算力电力供给的重要来源。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是人工智能提升绿色发展效率的重要实现方式。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需要依托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加快数据要素释放作为大模型训练素材,人工智能可以借助于“类人思维”,进行自主决策、规律识别和科学判断,对生产方式进行更加精准把控,实现绿色生产。比如,智慧电网通过及时捕捉企业和公众的电力消费数据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一体化融合,同时满足供需、降耗和节能。因此,相对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的绿色效应更值得关注。
为了进一步促进“电算智”融合发展,加快培育绿色智能产业生态,我国在政策层面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和清洁能源领域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例如,某省出台了《关于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和产业园区。同时,该省还制定了《绿色算力行动计划》,明确要求新建数据中心PUE值不超过1.3,现有数据中心逐步改造升级,力争到2025年全省数据中心平均PUE值降至1.4以下。这些政策的出台,为“电算智”融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在技术层面,我国科研机构和企业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推动“电算智”融合发展的技术创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与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在人工智能算法、高性能计算、绿色能源利用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例如,华为公司研发的Atlas 900 AI集群,采用自研的昇腾910 AI处理器,具备超强算力,能够支持大规模模型训练,极大地提高了人工智能的运算效率。同时,阿里云推出的“液冷技术”,通过将服务器浸泡在特殊液体中散热,相比传统风冷技术,可节省约60%的能耗,显著降低了数据中心的运行成本。此外,国家电网公司也在积极探索智慧电网技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了电网运行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这些技术创新为“电算智”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在应用层面,“电算智”融合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各行各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强大动力。在制造业领域,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优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例如,某汽车制造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生产效率提高了20%,能源消耗降低了15%。在农业领域,智慧农业系统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精确控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了环境污染。在交通领域,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对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优化了交通信号灯的控制策略,减少了交通拥堵,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同时也减少了尾气排放。在城市管理领域,智慧城市平台通过整合各类城市数据,实现了城市运行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些应用案例充分展示了“电算智”融合发展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
然而,“电算智”融合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在保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是技术标准和规范不统一问题。目前,我国在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等领域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导致不同厂商的产品和服务难以互联互通,影响了“电算智”融合发展的整体效果。再次是人才短缺问题。随着“电算智”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人才供给不足,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最后是投资回报周期长问题。由于“电算智”融合发展涉及多个领域,前期投入较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影响了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面对上述挑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电算智”融合发展。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建议国家层面出台更加系统、全面的政策措施,明确“电算智”融合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为各地政府和企业提供指导。二是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研发,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算法、高性能计算、绿色能源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三是强化人才培养,构建多层次人才体系。建议教育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专门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四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进入门槛,提供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电算智”融合发展。五是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开放共享。建议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电算智”融合发展方面开展交流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总之,促进“电算智”融合发展,加快培育绿色智能产业生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实现“电算智”融合发展的新跨越,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