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既要快刀斩乱麻,让基层群众在较短时间内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也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具体来说,要在“四个强化”中做到“四个破除”。一要强化群众标准,破除“自拉自唱、自以为是”的心态。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评判我们工作是不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群众需不需要、满不满意。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两点:一是,出发点是为了群众。干工作,是不是真心为群众,是原则性问题,直接决定着事情的成效。做决策,不能想当然“替民做主”,成效好坏,也不能以个人评价代替群众感受,不能只是自己说好,关键要让群众叫好。比如,一些地方的“孙连城”式窗口,从一开始,目标就偏离了群众,老百姓肯定不满意。二是,过程中时时关注群众。为民服务项目,建成以后政府不能就当甩手掌柜,要时时刻刻关注群众需要、项目成效。某地书记在某市时,城市阅读空间建成后,经常晚上八九点钟实地走访,如果流量很大,就继续扶持;人气不高的,就说明没有契合老百姓的需要,及时调整更换。目前,大圩等征迁县域,老百姓已经迁走,书屋要及时调整,否则就会沦为形式主义。
二要强化干事本领,破除“因循守旧、不动脑子”的惰性。“才不胜不可居其位,职不称不可食其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干部抓落实,还存在路径依赖、本领恐慌。当前,形势发展一日千里,各级干部要加强学习,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切实解决“不敢为”“不愿为”“不会为”等问题。要掌握科学方法,善于抓好结合,切实把上级的决策部署转化为行之有效的措施,避免简单粗暴、瞎干蛮干。干什么事情都要把握好度。干不到位,不行;干过了头也不行。真理向前一步就可能变成谬误,有时一些做法虽然正确,但用力过度就可能变成“造盆景”“刷数据”的现象。例如,在扶贫工作中,有的地方为了追求数字上的脱贫率,采取了不切实际的措施,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群众反感。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在推动工作时,要注重实效,确保每一项政策措施都能真正惠及群众,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敷衍了事。
三要强化责任担当,破除“推诿扯皮、消极应付”的作风。责任担当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面对困难和挑战,不能退缩不前,更不能逃避责任。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于那些在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要严肃追责问责,形成有力震慑。同时,要注重正向激励,对那些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的干部,要给予表彰奖励,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上下一心、攻坚克难的良好局面。例如,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中,有些部门和单位存在相互推诿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对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协调配合,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同时,要加强对项目进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达到预期效果。
四要强化制度建设,破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顽疾。制度是管长远、管根本的。要从源头上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法规政策,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防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纳入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严格监督执纪,加大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查处力度,保持高压态势,让违规违纪者无处遁形。同时,要注重制度执行,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各项制度落地生根、见到实效。例如,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有的地方出现了“明减暗增”现象,表面上减少了审批事项,实际上又增加了新的环节,导致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麻烦。对此,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真正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利。同时,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防止出现管理真空和服务盲区。
总之,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敢于直面矛盾,勇于破解难题,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确保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凝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让我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