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招工“两头难”如何化解
202x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同比增加21万,就业压力处于较高水平。而与此同时,我国一些行业存在明显“用工缺口”,适应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的数字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仍然稀缺,我国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不到30%。一边是“就业难”,一边是“招工难”。这已经是多年来存在的老问题了。如何化解“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问题?有人提出,求职者要转变观念、“放下身段”、“先就业后择业”。而显然,这不是“放下身段”就能解决的问题。即便“放下身段”,相当数量的求职者并没有掌握社会所需要的技能。要化解“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这一问题,需要从根本上办好作为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技能人才的偏见和歧视。
破除“唯学历”教育观、人才观从就业角度看,如果不及时转变对职业教育、技能人才的看法,未来我国社会还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问题。当前,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和“少子化”时代。根据出生人口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按现有高等教育规模,几乎所有适龄学生都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而在新增求职者都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新时代背景下,维护社会运转所必需的技能人才,其就业前景会超过很多有高学历的人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近年来,我国在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强调了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然而,政策的落地实施仍需进一步细化和深化,特别是在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等方面,还需做出更多努力。
其次,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由于投入不足,导致教学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较为突出。为此,政府应增加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职业教育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同时,要加强对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确保职业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再者,要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企业输送更多符合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此,政府应出台激励措施,引导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如给予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政策扶持;同时,职业学校也要主动对接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拓宽职业教育生源渠道。目前,我国中职学校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高职院校则以高中毕业生为主。这种单一的招生模式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因此,建议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招生考试制度,如实行注册入学、自主招生等方式,吸引更多有志于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的青年加入职业教育行列。同时,要完善中高职衔接体系,打通从中职到高职乃至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上升通道,为学生提供更多成长成才的机会。
最后,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改变公众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认知。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人认为只有考不上大学的学生才会选择职业教育,导致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较低。对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普及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展示优秀技能人才的成功案例,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同时,要在全社会倡导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风尚,让技能人才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群体,吸引更多优秀青年投身职业教育事业。
总之,化解“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升技能人才素质,我们有信心解决这一难题,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当深刻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上一篇:婚庆方案(新郎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