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下基层”中精准识“变”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践行党的宗旨、矢志为民造福,是“四下基层”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四下基层”中精准识“变”,感悟为民情怀、实干精神、务实作风,把群众小事当作关键大事,用实干推动发展,办好惠民利民实事。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变“上边”为“身边”,让党的声音润民心。让党的方针政策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同志在阐述“四下基层”时,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摆在突出位置,强调既要面上推动、广泛持续,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把握基层群众的政策需求和接受特点。广大党员干部要将“政策语言”转化为“方言土话”,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养殖补贴等群众最关心最需要最在意的惠农利民政策,通过群众会、院坝会、围炉夜话等方式,春风化雨般将党的政策送入寻常百姓家,既讲好“大道理”,也讲清关乎群众“米袋子、菜盘子”的“小事情”,当好党的“小喇叭”,让党的政策“声”入人心。
调查研究下基层,变“脚力”为“能力”,让决策部署顺民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了解基层、知晓民意的“桥梁”。同志在宁德工作之初,为解决闽东贫困地区的发展难题,走遍闽东9个县收集一手资料、倾听一线声音,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精神,为闽东地区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做法不仅体现了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更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确保各项决策更加符合实际、更加贴近群众需求。只有这样,我们的政策措施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解决实际问题下基层,变“问题”为“机遇”,让服务群众暖民心。解决实际问题是“四下基层”的重要目的之一。同志曾指出:“群众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群众的呼声就是我们的行动号令。”这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更是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深刻诠释。在实际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深入基层,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实打实地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无论是农村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问题,都要用心用情用力去解决,真正做到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同时,要善于从解决实际问题中发现和把握发展机遇,通过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维护社会稳定下基层,变“被动”为“主动”,让社会治理固民心。维护社会稳定是“四下基层”的重要内容。同志强调:“稳定是硬任务,必须时刻绷紧这根弦。”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要注重源头治理,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隐患,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总之,“四下基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党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途径。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四下基层”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能力素质,改进工作作风,真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弘扬“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证。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