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根据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保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一项重要社会救助措施,也是社会救助体系中的关键一环,体现了对传统农村社会救济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我市农村低保制度随着全国及全省低保制度的建立,在20xx年7月全面启动,通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已取得显著成效。然而,鉴于XX山区农村贫困面积广泛、贫困人口众多且贫困程度较深,导致短期内难以实现全部贫困人口的脱贫,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低保“应保尽保、动态管理”目标的实现,与省级层面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此,笔者针对如何在XX山区有效推进农村低保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旨在为全市农村低保工作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XX市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发展及现状
XX市农村居民总计67.8万户,总人口251.9万人。由于我市地处集山区、边境、贫困地区以及水库周边为一体的特殊区域,下辖的五个县和一个市均为国家级贫困县,城市周边仍有60%的村庄属于贫困村,民众的贫困程度较为严重,贫困覆盖面广。近年来,为了保障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各级政府持续加强了对农村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在20xx年至20xx年的“定期定量”救助阶段,全市农村特困救助人数从最初的2.8万人逐渐增长至9.6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3.8%,每人每月平均补助金额为10元。
自20xx年7月起,我市正式推行农村低保制度,依据分类施保、低标准起步的原则,将原有的农村特困救助对象顺利过渡至农村低保体系,并适度扩大了保障范围和提高了补助标准。尽管受到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限制,但我们依然采用了“倒排序”和“民主选......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 上一篇:“地王”不代表房地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