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专题召开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大会,充分说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市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刚才,XX市长通报了20xx年度全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情况及20xx年度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推进、大气质量提升、主要污染物减排、水污染防治情况。待会,XX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四个方面意见。
一、充分肯定XX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XX历来有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传统,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扎实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致力通过实施产业集聚升级、“511”工程、工业再造计划、落后产能淘汰等,促进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谋划产业布局,明确市域“4+4”和县域“2+1”产业定位,促进特色产业加快转型、新兴产业加速集聚,从更高层面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上升,五年分别上升了4.1和13.1个百分点。新型业态加快成长。发展电子商务、旅游等新型产业,创新思路培植新增长点,集聚资源打造新增长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GDP“绿色化”水平。20xx年电子商务交易额预计达XX亿元,目前XX拥有网店XX万多家,从事互联网创业及关联产业人数超过XX万,快递业务量、业务收入分别位居全国第XX位。坚持把生态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XX等一批生态旅游景点成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全市接待游客数和旅游总收入五年分别增长了2.4和4倍,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提升。
二是加强环境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城市宜居水平显著提高。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计划,取得了明显成效。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xx年全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35微克/立方米以下,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土壤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同时,大力推进城市绿化美化,新增绿地面积100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城市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市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三是强化制度保障,完善政策体系,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更加健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大财政投入,设立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00亿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强化科技支撑,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一批生态环境研究平台,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普及环保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是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生态文明建设动力不断增强。积极探索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了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生态补偿。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创新环境监管方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了对重点污染源的实时监控。积极推广绿色金融,设立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二、清醒认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虽然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一是环境质量改善任务依然艰巨。尽管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部分区域仍存在重污染天气。水环境治理虽取得一定进展,但部分河流湖泊水质仍不稳定,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果需要巩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刚刚起步,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治理难度大。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压力较大。我市传统产业比重较高,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仍占有一定比例,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新兴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发展、轻保护的现象。部分企业和群众环保法制观念淡薄,违法排污、破坏生态的行为时有发生。四是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尚需完善。现有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够,环境监管能力亟待提升。五是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不足。尽管近年来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推进。
三、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严格生态红线管控,确保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得到有效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二是强化环境治理,改善环境质量。继续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计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深化水污染防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河湖综合治理,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三是完善制度体系,提升治理效能。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全覆盖。四是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环保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曝光环境违法行为,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力量。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五是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建设需求。各级财政要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生态文明建设。加强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四、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推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生态文明建设主体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抓落实。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二是细化目标任务。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三是强化督查考核。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考核问责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严肃追责问责。四是注重典型示范。总结推广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整体提升。五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同志们,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建设美丽XX、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上一篇:在某县扶贫培训大会上的讲话
- 下一篇:市国资委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