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形成逻辑和本质要求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也是生活在这个国家人民的共有精神家园。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推动文化繁荣兴盛。202x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这就明确告诉我们,新的文化生命体是“结合”的产物,尤其是“第二个结合”造就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这些重要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准确把握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形成逻辑和本质要求,对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新的文化生命体不断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坚定文化自信是新的文化生命体的显著特征
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也是新的文化生命体的显著特征。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报告都把“坚定文化自信”作为文化建设部分的主标题,彰显了文化自信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文化自信不仅体现在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更在于对外来文化的开放包容与理性借鉴。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在世界文化的大舞台上保持独立自主,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其中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这一思想体系深刻揭示了文化自信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同时,我们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此外,还要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创新是新的文化生命体发展的动力源泉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新的文化生命体不断壮大的关键所在。202x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这一指示为我们指明了文化创新的方向。文化创新既要立足本土,又要面向世界;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勇于革新。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时代潮流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我国在文化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从《中国诗词大会》到《国家宝藏》,从《大江大河》到《觉醒年代》,一批批高质量的文化作品不仅在国内广受好评,在海外也产生了广泛影响。这些作品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创作者的匠心独运,更离不开党和国家对文化创新的大力支持。未来,我们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创新向更高水平迈进。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的文化生命体的价值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新的文化生命体的价值导向。202x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负起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这一文件的出台,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指导。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同时,要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政治领域,要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经济领域,要倡导诚信经营,反对不正当竞争;在社会领域,要弘扬尊老爱幼、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在文化领域,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通过这些举措,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最后,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落实。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的惩处力度;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要建立激励机制,表彰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这些措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地生根,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文化交流互鉴是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国际视野
文化交流互鉴是新的文化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关键途径。202x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提供了基本遵循。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重要。只有通过交流互鉴,才能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到中欧、中美、中日等双边文化交流,从各种国际文化节庆活动,到各类国际学术会议,都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未来,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国际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创新交流方式,丰富交流内容,提高交流效果。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更多元化的交流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华文化。
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参与全球文化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要倡导开放包容、平等尊重、互利共赢的国际文化合作理念,推动各国共同应对文化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全球性挑战。通过这些努力,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版图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总之,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形成和发展,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化时代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创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国际文化交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下一篇:在某公路建设协调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