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银发潮”的来袭,如何做好养老服务,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让他们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作为为老服务第一线的街区党员干部,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严峻课题。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养老保障和为老服务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街区居家养老工作创新深入开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近期就街区居家养老工作状况进行了调研,现在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街区居家养老工作基本情况
(一)街区老年人基本概况
XX街道位于XX市西南部,辖区面积约XX平方公里,现有人口XX户、XX人。街区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XX人,其中85岁至89岁的有XX人,90周岁以上的有XX人;半自理XX人、不能自理XX人;空巢XX人、孤寡XX人。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街区老年人的基本构成,也揭示了老年人群体在年龄结构、健康状况、家庭关系等方面的多样性。针对这一群体的特点,街区在养老服务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力求满足不同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
(二)老年人的居住和需求情况
目前,街区老年人主要是与儿女一起居住,老年人单独居住、儿女在同一城市,老年人单独居住、儿女在国外或国内其他城市三种。由于XX市所处地地域特点和语言优势,子女出国,老年人留守、独居的越来越多。他们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退休金、子女供养、政府供养等,其中靠退休金生活的占大多数。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的退化,他们在日常生活照料、健康服务、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凸显。特别是对于那些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他们的需求更为迫切,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年人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能够在晚年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保持身心健康。
(三)街区居家养老工作现状
XX街道下设XX个社区,全部设置了居家养老或日间照料中心,总面积达XX平方米,其中最大的服务中心面积为XX平方米,分别设置了图书室、棋牌室、日间照料室、舞蹈室、心理咨询室、多功能活动室、厨房等等,并配备了电视、点唱机、投影仪、运动器材、康复器材、乒乓球等设备设施,全日免费为居民开放。社区居家养老或日间照料间实行由社区工作人员和老年协会组织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的运营模式。通过组织居民经常性地开展各种知识讲座、文艺演出、体育锻炼等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二、街区居家养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街区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居家养老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一)服务资源分配不均
从调研情况来看,街区各社区之间的养老服务资源分配存在较大差异。部分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施齐全、功能完善,能够较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而另一些社区则因资金、场地等条件限制,服务设施较为简陋,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种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导致老年人享受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
(二)专业人才短缺
居家养老服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来提供服务。然而,目前街区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多数工作人员为社区志愿者或兼职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指导。这不仅影响了服务质量,也限制了服务项目的拓展。特别是在医疗护理、心理疏导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匮乏尤为突出,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三)资金投入不足
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设施建设、设备购置、人员培训等方面。然而,目前街区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财政投入相对有限,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社区,资金短缺的问题更加突出,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四)政策支持不够
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例如,一些优惠政策未能及时兑现,导致社区在开展服务时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一些扶持项目因审批程序繁琐、周期长等原因,难以快速落地,影响了服务效果的显现。
(五)社会参与度不高
居家养老服务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然而,目前街区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做得还不够。一方面,部分企业和社会组织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认识不足,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社区居民的志愿服务意识不强,参与服务的意愿不高。这种社会参与度低的局面,不仅影响了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也限制了服务模式的创新。
三、加强街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街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优化资源配置,均衡服务供给
建议街区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资源的统筹力度,合理规划各社区的服务设施布局,确保每个社区都能提供基本的养老服务。对于条件较好的社区,可以鼓励其进一步拓展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对于条件较差的社区,则应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改善服务条件。同时,可以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合作共建等方式,丰富服务资源,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二)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质量
建议街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特别是要加强医疗护理、心理疏导等专业人才的培养,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此外,还可以探索与高校、职业培训机构等合作,开设相关课程,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中来。
(三)增加财政投入,保障服务运行
建议街区将居家养老服务纳入财政预算,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服务设施建设和维护、人员工资发放、培训费用支出等方面。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的支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社区,可以适当倾斜资金分配,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确保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政策支持
建议街区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明确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为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率,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能够及时、准确地落实到位。此外,还应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周期,提高政策执行效率,使社区能够更快地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
(五)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合力推动
建议街区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服务体系。可以通过搭建平台、提供信息、给予奖励等方式,激发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参与热情;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举办公益项目等形式,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同时,还要注重发挥老年人自身的作用,鼓励他们参与到服务管理中来,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目标。
总之,面对“银发潮”的挑战,街区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和方式,努力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美好愿景。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