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村富民行动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镇深入贯彻“强村富民”行动计划,坚决落实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坚持以党建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优化乡村治理为支撑,全力推动“强村富民”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一、党建引领、树守旗帜,坚定强村富民发展方向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设立以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为联合组长,其他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各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参与的强村富民工作专班,强化统筹协调,并明确各级责任。制定详细的《镇“强村富民”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各项工作措施,确保分类施策到位。健全调度机制,镇党委定期听取各村(社区)工作推进情况报告,专项工作组定期督导并实地指导。截至目前,已召开专题调度会8次,实地调研指导50次以上。
二是加强村级队伍建设。重点抓党员及村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头雁效应”。在村干部培养方面,跟踪培养后备党组织书记35名,落实“3+1”帮带制度。认真摸排致富带头人、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及退役军人,建立高素质村级人才台账。选拔政治素质过硬、致富能力强、文化水平高、奉献精神好的人员进入村干部队伍,全面提升村级组织力量。截至目前,新发展党员15名,其中35岁以下12名,本科及以上学历7名。
三是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充分发挥镇党校主阵地作用,积极组织镇村干部各类培训,提高其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每年举办培训班10期以上,累计培训镇村干部800余人次。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增强镇村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镇村干部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二、产业兴旺、激发活力,夯实强村富民经济基础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结合我镇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如在北部山区推广中药材种植,在南部平原发展设施蔬菜,在中部丘陵地区种植优质水果等。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0xx亩,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优质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订单生产等方式,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目前,全镇共有家庭农场120家,农民合作社80家,农业企业30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省级示范合作社3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这些新型经营主体不仅自身效益良好,还有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民增收。
三是打造产业链条。围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如在中药材产业方面,引进加工企业,开展中药材初加工和深加工,开发药膳、保健品等产品;在果蔬产业方面,建设冷藏保鲜库,开展分级包装,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模式,利用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目前,全镇已建成中药材加工厂2家,果蔬冷藏保鲜库5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20个,初步构建起从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条。
三、生态宜居、环境优美,改善强村富民人居环境
一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投入资金20xx万元,对村庄道路、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注重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修缮古建筑、古村落,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点。目前,全镇已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
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加强河流湖泊、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目前,全镇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主要河流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三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教育。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农民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确保农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目前,全镇已建成标准化学校10所,卫生院3所,村级卫生室20个,养老服务中心5个,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网络。
四、文化繁荣、乡风文明,丰富强村富民精神内涵
一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举办传统节庆活动,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开展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工作,如剪纸、刺绣、木雕等,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目前,全镇已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项,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二是倡导文明新风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树立典型,引领风尚。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目前,全镇已评选出“文明家庭”100户,“星级文明户”200户,举办各类法治宣传活动50场次,有效提升了农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和法治意识。
三是促进文化交流融合。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扩大我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周边县市建立友好关系,开展文化互访、艺术交流等活动,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支持本地文艺团体和艺术家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和演出,展示我镇的文化魅力。目前,全镇已与5个县市建立友好关系,成功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20余场次,初步形成了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格局。
五、共建共治、共享成果,完善强村富民社会治理
一是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议事会、理事会等自治机构,引导农民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目前,全镇已建立村民议事会20个,理事会10个,初步形成了多元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
二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畅通诉求表达渠道,依法依规处理信访事项。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目前,全镇已化解矛盾纠纷300余起,处理信访事项100余件,破获刑事案件50余起,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和谐。
三是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强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法治、德治、自治有机融合。目前,全镇已举办各类普法宣传活动100场次,建立法律服务站10个,初步形成了法治乡村建设的良好局面。
六、总结经验、展望未来,继续谱写强村富民新篇章
近年来,我镇在“强村富民”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部分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个别村干部能力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少数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不高,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围有待进一步营造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努力推动“强村富民”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深化思想认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将“强村富民”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对“强村富民”工作的投入力度。制定出台更多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乡村振兴,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强村富民”的强大合力。
三是提升工作实效。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注重总结提炼典型经验和做法,推广复制成功案例,不断提升“强村富民”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持续加强镇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其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注重选拔培养年轻干部,为“强村富民”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加强考核激励,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强村富民”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奋力谱写“强村富民”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