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美丽新xx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近日,我和党群政法政协联络组部分组员,通过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乡xx镇及部分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调查表明,近年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成效明显,居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乡村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值得充分肯定,但要看到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美丽乡村建设离“宜居宜业宜游”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亟待高度重视。
一、主要做法及成绩
调查表明,我县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紧密结合,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要求和总部署,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做法是:
突出特色产业培育。把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因地制宜兴产业,努力实现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门路。着力发展家庭农场,31个点村共发展家庭农场7家,在xx镇建成了1家500亩油茶林下养土鸡的家庭农场,可实现年产值1200万元;着力发展循环农业,引进资金2亿多元,启动了“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xx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建设;预计今年10月份可建成投产;着力发展设施农业,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新建了占地135亩的清水村设施蔬菜基地;着力发展休闲农业,年,投入资金20xx多万元,大力推进了旅游二期、山庄二期、“樱花谷”、农庄升级改造等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建设,把美丽乡村和休闲旅游进一步深度融合,在xx镇开展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规划投资3000多万元,集中开展覆盖5个村(社区)的美丽乡村示范建设,实现美丽乡村由村到片跨越、红色旅游由景点到景区提升的目标,目前已完成投入1000多万元。此外,xx乡的纽脐橙、天草、猕猴桃等特色产业正在成为村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保障。近年来,我县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设施。在交通方面,全县累计硬化农村公路超过200公里,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的目标,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方便了群众出行。在水利方面,实施了多个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修建了一批灌溉渠道、蓄水池等设施,提高了农田灌溉能力,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电力方面,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了农村供电质量,满足了农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在通信方面,加强了农村通信网络建设,实现了4G信号全覆盖,部分偏远地区也开通了宽带网络,为农民获取信息、拓展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
3.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公共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我县始终把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投入。在教育方面,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农村中小学,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同时,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实用技能,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在医疗方面,加强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配备了必要的医疗设备和专业医护人员,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确保农民病有所医。在文化方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如送戏下乡、电影放映、图书漂流等,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注重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利用好古村落、古民居等历史文化遗产,增强了农民的文化自信。
4. 推进环境综合整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要素。我县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一是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配备了垃圾桶、垃圾车等设备,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二是强化污水治理,新建了一批污水处理设施,铺设了污水管网,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直排问题;三是大力植树造林,实施了森林抚育、封山育林等项目,增加了森林覆盖率,改善了空气质量;四是加强水源地保护,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严禁在保护区内从事污染水质的活动,保障了农村饮水安全;五是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减少了畜禽粪便对环境的影响。通过一系列措施,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环保意识显著增强。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我县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资金投入不足。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目前的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一方面,由于地方财政收入有限,难以满足美丽乡村建设的巨大资金需求;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制约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2. 人才短缺严重。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规划、设计、施工等多个环节,需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然而,当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人才流失现象,高素质人才匮乏,特别是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更是稀缺。这不仅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质量和进度,也不利于后续管理和维护工作的开展。
3. 规划布局不合理。部分村庄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存在盲目跟风、重复建设等问题。例如,一些村庄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过度开发旅游资源,忽视了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导致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特色和吸引力;还有一些村庄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短板,未能充分考虑长远发展需求,造成资源浪费和后期改造难度大。
4. 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者和参与者,但在实际工作中,农民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参与度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宣传引导不到位,农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农民在项目建设中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影响了他们的参与热情。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为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模式,拓宽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一是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投入比例;二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投资、捐赠等方式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三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等新型金融工具,解决项目建设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2. 强化人才培养引进。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一是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依托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平台,开展定向培养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返乡创业或服务农村,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三是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开阔视野,提升管理水平。
3. 科学编制规划。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一是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等特点,突出地域特色,避免千篇一律;二是统筹兼顾近期目标和长远发展,既满足当前生产生活需要,又预留发展空间,防止短期行为;三是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确保规划符合实际、贴近民心。
4. 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一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向农民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和政策,提高他们的认知度和支持率;二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真正享受到项目建设带来的实惠,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三是建立健全民主决策制度,让农民参与到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中来,增强主人翁意识,共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总之,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把每一个村庄都建设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