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博范文网 首页

关于全县文化旅游工作的调研报告

2024-12-21 华博范文网

  近期,我们组织了相关部门对全县文化旅游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听取工作汇报、实地调研、外出考察、座谈了解等方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全县文化旅游工作的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了建议。现把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立足资源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的工作理念,通过提升公共服务、加强遗产保护、打造精品产业、培育市场主体等手段和措施,开创了文化旅游工作新局面。

  (一)公共基础文化服务能力增强。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先后改善提升了24个城市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的设施条件,7个镇街综合文化站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文化馆分馆、图书馆分馆总数分别达到6个和17个,建成596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99%,为文化旅游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优秀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创新。文化遗产承载人文历史和优秀传统,全县55处文物点列入泰安市保名录,48个项目列入泰安市非遗名录,新增县级非遗项目28个。省、市、县三级非遗名录项目分别达到15个、97个和214个,文保单位名录分别达到11处、44处和95处。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展示了我县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遗产,我们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举办非遗展览、开展传统技艺培训、推动非遗进校园等,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增强了全社会的文化自信。

  (三)乡村旅游发展走出自己特色路。以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为引领,着力提升乡村旅游发展层次。荷塘月色生态旅游区、xx农业金泰庄园、水岸花田、茶园、芳草地、生态园、牡丹园、植物园等多个项目不断落地建成,成为我县乡村旅游线路上的精品景点,为县内外游客休闲养生提供了好去处。乡村旅游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还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例如,通过改善交通条件、优化环境卫生、完善服务设施等,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此外,乡村旅游还吸引了大量城市居民前来体验田园生活,促进了城乡交流与融合,形成了“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四)文旅融合催生新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县文化旅游开发路径逐渐清晰,形成了“三横两纵”的格局,文旅市场主体活力持续迸发,目前,全县共有全国4A级旅游景区12家、3A级旅游景区19家、2A级旅游景区52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这些景区和度假区各具特色,涵盖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多种元素,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同时,我们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通过PPP模式、BOT模式等多种方式,拓宽了融资渠道,提高了项目运作效率。例如,某知名旅游企业投资建设的大型主题公园,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营销理念,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此外,我们还注重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作用,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如开发文创产品、举办文化节庆活动、打造影视拍摄基地等,进一步丰富了文化旅游的内涵和外延。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布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文化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制定了《20xx-20xx年全县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发展路径。按照规划要求,我们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优化空间布局,构建了“一心两带多点”的发展格局。“一心”即县城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两带”分别为沿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和山区生态文化旅游带,“多点”则是分布在全县各地的特色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点。通过科学规划,避免了盲目开发和重复建设,实现了资源合理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二)强化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了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土地供给、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倾斜。特别是设立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扶持重点项目、奖励优秀企业和个人。同时,我们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办事时限,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例如,在办理建设项目环评手续时,实行告知承诺制,将原来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的审批流程缩短至一周以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我们还建立了文化旅游产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三)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品牌影响力。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们认识到只有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才能吸引更多游客。为此,我们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拓宽传播渠道。一方面,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如制作专题宣传片、开设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旅游展会和节庆活动,展示我县独特的文化旅游魅力。特别是连续多年举办的国际马拉松比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参赛,成为宣传推广的重要窗口。此外,我们还注重挖掘本土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如“xx古城文化节”“xx民俗风情展”等,增强了品牌的辨识度和吸引力。

  (四)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我们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体制机制,努力打破制约发展的瓶颈。一是推进国有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管办分离。二是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培育了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的市场主体。三是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步伐,推动信息技术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体验。例如,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实时掌握游客流量、消费偏好等信息,为精准营销和服务提供依据;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打造沉浸式旅游场景,提升了游客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三、存在问题及不足

  尽管近年来我县文化旅游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一是部分景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由于资金投入有限,一些景区的道路、停车场、厕所等配套设施老化失修,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二是人才短缺现象较为突出,专业技能型人才匮乏。文化旅游行业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但目前我县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明显不足,特别是在创意策划、市场营销、导游讲解等领域缺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三是文化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独特性和竞争力。许多景区提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大同小异,难以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导致游客回头率较低。四是品牌建设滞后,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虽然我们已经推出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但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仍然有限,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力度。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我们将加大对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解决景区道路、停车场、厕所等问题,确保游客出行便利、环境整洁。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通过设立游客服务中心、咨询台等方式,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能感受到宾至如归的热情与关怀。

  (二)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充实专业队伍。针对当前人才短缺的现状,我们将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改进。一是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吸引优秀毕业生来我县就业创业;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地专业人才到我县定居发展,对于特别优秀的高端人才给予重奖;三是定期组织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邀请业内专家授课指导,提升现有人员的专业水平。通过这些举措,逐步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

  (三)丰富产品供给,打造特色品牌。为改变文化旅游产品同质化的局面,我们将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结合市场需求,精心设计开发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和产品。例如,围绕红色文化、古村落文化、民俗文化等主题,打造深度游、研学游、亲子游等新型旅游形式,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业态,如户外运动、康养度假、文化创意等,延伸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着力打造几个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如“xx历史文化名城”“xx乡村旅游示范区”等,通过品牌效应带动整体发展。

  (四)强化宣传推介,扩大对外影响。为进一步提升我县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拓展传播渠道。一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广泛宣传我县的旅游资源和优势;二是积极参与国内外重要旅游展会和节庆活动,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展示我县的独特魅力;三是借助名人效应、事件营销等方式,制造热点话题,吸引社会关注。通过上述措施,不断提升我县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旅游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更高的标准,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开创我县文化旅游工作的新局面,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