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博范文网 首页

关于开展全区农业“双强”行动情况调查报告

2024-12-22 华博范文网

  关于开展全区农业“双强”行动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x率调查组一行,先后赴Xx实地视察农业“双强”行动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自农业“双强”工作开展以来,区政府成立农业“双强”工作专班,出台配套政策,提高补助额度、扩大补助范围,并制定我区农业发展规划路线图。在粮食安全战略落实、种业振兴、农业科创、农业机械化等方面,大力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推动全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在今年的省博会上,xx区代表省、市推介了现代种业创新园项目。

  二、存在问题

  (一)农业科技应用比较少。现代化农业新技术的应用面还较小,科技培训到位率低,部分农民仍沿用常规技术从事农业生产,农业发展方式还很粗放,从而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质量。具体表现为:一是农民对新科技成果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较低,缺乏主动学习和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二是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完善,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且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三是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研发和转化资金有限,导致一些先进技术和设备无法及时引进和应用。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农民获取最新农业科技信息的渠道有限,进一步制约了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

  (二)农业品牌意识不够强。农业企业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对市场开发力度不够,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质量档次低,品牌战略意识不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企业的经营理念较为传统,缺乏品牌建设的专业知识和长远规划;二是农产品加工和包装环节落后,未能充分挖掘产品的附加值;三是市场营销手段单一,缺乏有效的品牌推广渠道和平台;四是消费者对本地农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有待提升,品牌影响力尚未形成。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阻碍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主体参与度不够高。农业项目的投入、建设主要依靠政府部门,大多数村民、村集体对农业农村项目建设了解不够,社会组织、企业、乡贤等多元主体参与度不高。具体表现在:一是政府主导的农业项目多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社会资本和民间力量的参与机会较少;二是项目信息公开透明度不足,村民和村集体对项目的决策过程和实施进展知之甚少,参与感和认同感较低;三是农村社会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发育滞后,未能有效动员和整合各类资源参与农业项目建设;四是缺乏激励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导致社会资本和民间力量参与积极性不高。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农业项目的综合效益,也不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良好氛围。

  (四)农业产业链条不完整。当前,我区农业产业链条较短,上下游衔接不紧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低。具体表现为:一是农业生产环节相对独立,与加工、销售等后续环节缺乏有机联系,导致农产品附加值难以有效提升;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难以形成稳定的供应链关系;三是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缓慢,如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四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条中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亟待突破。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农业产业链的整体效能,也影响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建议与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我区农业“双强”行动取得实效,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一)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强化科技培训与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充实基层农业科技队伍,定期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指导和技术咨询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田间学校等形式,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其科学种养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搭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及时发布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市场动态,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2. 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与农业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创新研究,重点攻克一批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的示范推广速度,促进农业科技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农业科技领域,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投入格局。

  3. 推动农业机械化普及应用。加大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购买和使用高效节能的新型农机具。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服务质量,逐步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探索建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一批专业化、规范化的农机合作社,为广大农户提供便捷高效的农机作业服务。同时,结合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适合本地特点的小型农机具,解决山区、丘陵地带机械化作业难题,提高农业生产整体机械化水平。

  (二)强化品牌建设,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树立品牌意识,制定品牌发展战略。引导农业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将品牌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注册商标、申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知名品牌。同时,注重品牌文化建设,通过讲述品牌故事、传承农耕文明等方式,赋予品牌更多的情感价值和社会意义,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提升产品质量,打造高端精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支持农业企业加大产品研发投入,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手段,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质档次。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拓展农产品深加工领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注重包装设计和品牌形象塑造,使产品既符合市场需求又具备独特的个性魅力。

  3. 拓展营销渠道,扩大市场份额。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等活动,展示和推销本地优质农产品。利用新媒体、自媒体等多种传播媒介,广泛宣传和推广本地特色农产品,提高其市场认知度和影响力。加强与大型连锁超市、批发市场等终端市场的对接合作,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和供应关系,确保农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并获得良好的销售业绩。

  (三)激发多元主体活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完善项目信息公开机制,提高村民参与度。建立健全农业项目建设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布项目的规划背景、建设内容、资金来源、进度安排等信息,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其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鼓励和支持村民以多种形式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如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资金入股等,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2. 发挥社会组织和企业的作用,凝聚社会合力。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配置。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领域,特别是那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社会效益的农业项目。对于积极参与农业项目建设的企业和个人,在政策扶持、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和支持。同时,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让多元主体能够在农业项目建设中获得合理的回报,激发其持续参与的动力。

  3. 发挥乡贤作用,汇聚智慧力量。充分发挥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通过设立乡贤理事会、顾问团等形式,邀请他们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鼓励和支持乡贤回乡创业兴业,带动更多的人才、技术和资本流向农村地区。同时,注重发挥乡贤的榜样示范作用,弘扬正能量,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构建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游环节,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高种子质量和供应能力;中游环节,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下游环节,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拓展销售渠道,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实现各环节协同发展,提升农业产业整体效益。

  2. 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资金短缺、市场开拓等问题。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引导龙头企业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引领农业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3. 积极发展农业新业态新模式。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打造一批集观光旅游、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加快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电商平台和网红品牌,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物联网+农业”等新模式,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扎实做好农业“双强”各项工作,努力开创我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为实现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