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高质量发展“特色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既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法论,也是工作方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明确了改革方向。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应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理性推动工作,找准着力点和主攻方向,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打好“特色牌”,走稳“务实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闯出一片新天地。这就要求各方找准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定位,把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局中谋划推进,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国家所需、自我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结合起来,确保高质量发展当前有活力、未来有潜力。
找准比较优势,培育符合实际的新质生产力。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发展的重点难点不尽相同,不同地方的发展阶段不同,新质生产力发展也会呈现不同的区域特征,重要的是找准比较优势、分类实施,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东中部省份创新能力强、要素条件优,可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承担起全国新质生产力供给者这一责任。而像西藏等边疆民族地区不能简单套用单一发展模式,而是要充分挖掘自身的独特优势,如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民族文化、优越的生态环境等,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农业、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各地政府应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一方面,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保障。同时,还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落户,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此外,地方政府还需注重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东部地区可以发挥技术和资金优势,通过产业转移和技术输出带动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中西部地区则可以利用劳动力和资源优势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在此过程中,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通信等领域的互联互通,为区域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近年来一些内陆省份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海港口城市的对接合作,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不仅促进了自身经济发展,也为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作出了贡献。
最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好领导职责,加强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统筹规划和指导协调,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各类市场主体要积极响应号召,勇于探索创新,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广大人民群众也要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和支持新质生产力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总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努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总之,打好高质量发展的“特色牌”,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各地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短期效益,又要着眼长远发展,确保各项工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通过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质生产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久久为功。我们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工作举措,全力以赴打好高质量发展的“特色牌”,让新质生产力成为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在具体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创新思路方法,破解难题瓶颈,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同时,还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凝聚共识、汇聚智慧,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营造浓厚氛围。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开创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时代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新的光彩。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上一篇:推进老工业基地重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