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二、全面总结经验,准确把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与不足
(一)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强化监测预警,筑牢安全防线
二是加强隐患排查,消除风险隐患
三是完善群测群防,确保人员安全
四是规范工作流程,提升防治水平
五是强化应急保障,做好应对准备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三、突出工作重点,全力做好下一阶段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持续加强监测预警,提高预警精准度
一是进一步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完善会商研判机制
二是加大监测设备的投入和更新力度
三是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渠道
(二)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强化隐患治理
一是持续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
二是建立隐患台账,实行销号管理
三是加强对在建工程的监管
(三)夯实群测群防基础,提升基层防治能力
一是加强群测群防队伍建设
二是完善群测群防体系
三是加强应急演练
(四)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建立健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
二是加强信息共享
三是强化应急联动
(五)加大资金投入,保障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各级要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
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三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一)压实工作责任
(二)加强督导检查
(三)加强宣传教育
……
在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近期以来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进一步明确下一阶段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动员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县(市、区)分管负责同志,市自然资源局、气象局、水利局、应急管理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地质灾害技术支撑单位代表等。刚才,市自然资源局就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非常全面、具体,也很有针对性,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任务。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强降雨等恶劣天气导致地质灾害隐患不断增加。从数据来看,仅去年一年,全国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数十亿元,多地发生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以我省周边地区为例,XX市在某次强降雨后,因地质灾害导致部分村庄道路被毁,数百名群众被迫转移安置,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遭受重创,恢复重建工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略……
程,提升防治水平。完善了地质灾害巡查工作手册和市、县、乡、村四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人员转移相关情况确认登记书,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更加标准化、流程化。市自然资源局5个巡查督导组会同地质专家,每天深入一线巡查督导,重点检查值班值宿、隐患点人员转移及安置、巡查排查、警示牌设立等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XX个,有效提升了基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执行力和落实力。
五是强化应急保障,做好应对准备。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监视雨情、汛情变化。建立了高效的信息报送机制,及时主动向省厅、市防指报送工作信息,确保信息上传下达及时准确。在应对东辽河洪峰过境风险时,市自然资源局迅速行动,局领导带领专业人员第一时间前往省测绘部门收集地理信息数据,赶制洪峰过境区域地形图,为市县防治研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数据支持,展现了良好的应急响应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尽管我们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地区和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麻痹侥幸心理,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个别隐患点的监测预警设备老化,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有待提高;部分群测群防人员业务能力不强,对地质灾害的识别、监测和预警等知识掌握不够熟练;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相对不足,一些隐患点的治理工作推进缓慢;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还不够紧密,信息共享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突出工作重点,全力做好下一阶段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持续加强监测预警,提高预警精准度
一是进一步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完善会商研判机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气象、地质、水文等多源数据,建立更加科学、精准的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提高对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的预测能力,实现预警信息的精准推送。
二是加大监测设备的投入和更新力度。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更换老化、损坏的设备。推广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如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巡查、自动化监测仪器等,实现对隐患点的实时动态监测,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是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渠道。除了传统的电话、短信、广播等发布方式外,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递到每一位受威胁群众手中,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防范意识。
(二)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强化隐患治理
一是持续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按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的要求,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同时,将排查范围向农村山区、城乡结合部、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公路、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周边延伸,及时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二是建立隐患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一登记造册,建立详细的隐患台账。明确隐患类型、规模、威胁对象、防治措施和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信息。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制定隐患治理计划,落实治理资金,加快推进隐患治理工作。对已完成治理的隐患点,及时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予以销号,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消除。
三是加强对在建工程的监管。对山区的公路、铁路、矿山开采、房地产开发等在建工程,严格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督促建设单位采取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加强对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管,防止因工程建设引发新的地质灾害隐患。
(三)夯实群测群防基础,提升基层防治能力
一是加强群测群防队伍建设。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测群防人员进行全面培训,邀请地质专家、技术人员授课,重点讲解地质灾害的识别、监测方法、预警信号、应急处置等知识,提高群测群防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建立群测群防人员考核激励机制,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完善群测群防体系。进一步明确市、县、乡、村四级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流程。加强对群测群防人员的管理和指导,定期开展巡查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员干部的作用,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是加强应急演练。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地质灾害应急演练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演练要突出实战性,模拟真实的地质灾害场景,检验和提升各级各部门的应急响应能力、协同配合能力和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通过演练,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地质灾害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四)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建立健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 ……
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