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民族团结与文旅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民族团结思想基础
(二)激活文旅产业发展动能,拓宽乡村振兴实践路径
二、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推进民族团结与文旅融合发展
(一)深挖民族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旅品牌体系
(二)完善文旅基础设施,提升融合发展服务能级
(三)创新融合发展模式,增强产业联动发展效能
三、强化保障措施,确保融合发展任务落地见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协同工作机制
(二)加大政策支持,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三)注重宣传引导,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四、建立长效机制,推动融合发展高质量可持续
(一)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压实工作责任
(二)完善监督问责机制,强化过程_
(三)强化创新驱动机制,提升发展质效
……
在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文旅融合发展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文旅融合发展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_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总结我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经验成效,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不足,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推动全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区民宗局、区文旅局、区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各街道(乡镇)分管领导,以及重点村(社区)、文旅企业代表。刚才,X街道、X文旅公司、大激店村等单位作了汇报发言,围绕民族团结创建与文旅融合的实践做法、典型经验和发展规划谈了很好的思路,我完全赞同,希望各单位相互学借鉴,将这些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全区工作的实际成效。下面,结合我区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民族团结与文旅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民族团结思想基础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略……
造特色文旅品牌体系
一是建立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对全区个民族村(社区)的项非遗技艺、处历史建筑、首民族歌谣进行系统梳理,形成“一乡一策、一村一品”的文化图谱。大激店村已整理碑刻通、修复古建处,这种做法要在全区推广,2025年6月底前完成个重点村的资源普查。二是开发民族文化体验项目,参照大激店村“非遗+旅游”模式,在古镇、民俗村等区域设置个非遗工坊,开展X老调、剪纸、蜡染等项体验活动,预计年接待游客万人次,带动就业人。三是打造民族文化节庆品牌,升级“四季村晚”“大激店音乐节”等活动,融入民族歌舞、服饰展示等元素,2025年计划举办场主题活动,吸引周边X个区县的群众参与,形成“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的文化旅游氛围。
(二)完善文旅基础设施,提升融合发展服务能级
一是优化旅游交通网络,投资万元修建大激店村至古镇的旅游专线,设置个公交站点,配备辆新能源旅游巴士,使游客通勤时间从分钟缩短至分钟。参考市做法,该线路建成后可使游客量提升%,我们要在2025年10月底前完成建设。二是提升住宿接待能力,在大激店村扩建“晴耕雨读”系列民宿至套院子,新增床位个,同时在乡、镇培育家民族特色客栈,客房装饰融入民族纹样、传统工艺等元素,预计年接待能力达万人次。三是规范旅游服务标准,制定《民族特色旅游服务规范》,对从业人员进行民族政策、礼仪规范等培训,2025年计划培训人次,使服务投诉率从%降至X%以下。大激店村通过标准化服务,使游客满意度达X%,这一经验要在全区文旅企业中推广。
(三)创新融合发展模式,增强产业联动发展效能
一是推行“文旅+农业”模式,在镇村打造民族特色农业观光园,种植种少数民族特色农作物,建设个采摘园、个农耕体验区,实现“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民俗”的四季旅游格局。预计年接待游客万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万元。二是探索“数字+文化”路径,开发“民族文化”微信小程序,整合全区个景点的语音讲解、VR导览等功能,设置“民族文化知识库”板块,收录个民族的历史渊源、俗禁忌等内容,提升游客互动体验。三是构建“区域+协同”机制,与X区、X县签订《民族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协议》,推出“民族文化体验三日游”线路,串联大激店村、古城、民俗村等个景点,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格局。省市通过区域协同,使跨区域游客量增长%,我们要在2025年年底前完成线路设计并推广。
三、强化保障措施,确保融合发展任务落地见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协同工作机制
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民族团结与文旅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月调度、季观摩、年考核”工作机制。各街道(乡镇)要参照大激店村的做法,成立相应工作专班,将任务分解为项具体工作,明确个责任单位和名责任人。202x年以来,我区已召开调度会议次,现场观摩次,推动解决问题项,今年要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加大政策支持,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落实财政扶持政策,2025年区财政安排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民族文化保护、文旅项目开发等,对创建为市级以上民族团结示范村(社区)的单位给予万元奖励。大激店村已获得万元扶持资金,带动社会投资万元,这种模式要予以推广。二是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预留亩文旅融合发展用地,优先保障大激店村、古镇等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参照市做法,该措施可使项目落地效率提升%。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民族文化与旅游管理”专业,2025年计划培养名专业人才,同时引进X名文旅产业高端人才,为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三)注重宣传 ……
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