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社会救助精准发现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2025-08-20

  目录/提纲:……

在全市社会救助精准发现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社会救助精准发现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是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

  二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

  三是应对新形势下民生挑战的迫切需要

  二、总结工作成效,准确把握社会救助精准发现机制的创新实践

  (一)创新协同架构,搭建“网格+救助”联动新机制

  一是打破部门壁垒,构建协同治理体系

  二是细化网格单元,织密全域覆盖网络

  (二)发挥功能优势,塑造救助精准发现新范式

  一是建立闭环运行机制,提升救助时效

  二是强化“前哨”作用,动态跟踪重点_

  (三)完善运行机制,构建多元救助服务新路径

  一是强化培训赋能,提升队伍专业能力

  二是健全激励机制,激发队伍工作活力

  三是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多元救助渠道

  三、聚焦问题短板,清醒认识社会救助精准发现工作的薄弱环节

  (一)部门协同联动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网格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救助服务供给有待进一步优化

  四、强化责任担当,全面推进社会救助精准发现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部门协同,构建全域联动的救助发现网络

  一是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二是强化协同处置流程

  (二)夯实网格基础,打造专业高效的救助工作队伍

  一是优化队伍结构

  二是强化数字赋能

  (三)创新服务供给,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救助需求

  一是拓展服务类救助项目

  二是激发社会力量参与

  (四)强化组织保障,确保各项工作……

  在全市社会救助精准发现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社会救助精准发现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社会救助工作的决策部署,总结近年来我市社会救助精准发现机制建设成效,分析当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一步推动社会救助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辖市(区)分管负责同志、民政局主要负责同志、政法委相关负责同志,以及市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刚才,X区、X镇分别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具体、很有针对性,我都同意,大家要认真学借鉴,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社会救助精准发现工作的重要意义

  

  社会救助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的多元化,传统的救助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精准化、精细化服务要求,推进社会救助精准发现机制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是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_多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市作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截至202x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28.7%,其

  ……略…… 

  4名大病患者家庭进行联合核查,将符合条件的98户纳入低保,同步落实医疗救助政策,户均年救助金额达1.2万元。

  

  二是细化网格单元,织密全域覆盖网络。全市划分城市网格1185个、农村网格2264个,配备专职网格员3481人、兼职网格员1万余名,形成“专职+兼职”联动模式。X镇创新设立“救助网格责任区”,每个网格明确1名专职网格员和3名兼职网格员,实行“每日巡查、每周汇总、每月研判”制度,202x年累计发现并解决困难群众问题476件。同时,将网格划分为“一般网格”“重点网格”,对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_所在网格实行每周至少2次走访,确保救助服务“无死角”。

  

  (二)发挥功能优势,塑造救助精准发现新范式

  

  一是建立闭环运行机制,提升救助时效。构建“发现报告-分析研判-跟踪办理-办结回访”全流程闭环,实现救助服务“早发现、快运转、重实效”。网格员通过“智慧网格”APP实时上传困难线索,镇(街道)24小时内完成研判,符合条件的5个工作日内启动救助程序。X区通过该机制,将低保办理时限从20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202x年累计为1262名困难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服务,群众满意度达98.6%。

  

  二是强化“前哨”作用,动态跟踪重点_。网格员聚焦低保对象、困难老年人等8类重点_,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台账。街道网格员在走访中发现社区居民X因交通事故致残,主动协助其申请临时救助3000元,并对接残联办理残疾证,协调就业部门提供技能培训,帮助其家庭实现再就业,月收入增加3000元。截至202x年底,全市依托网格摸排各类困难_8.2万人次,新增纳入低保等保障范围4119人,有效防止了“漏保漏救”现象。

  

  (三)完善运行机制,构建多元救助服务新路径

  

  一是强化培训赋能,提升队伍专业能力。建立“线上+线下”培训体系,“线上”在“X市网格学院”平台上传救助政策课件56个,“线下”组织四级培训159场次,5699人次参训。X市开展“救助政策一口清”竞赛,通过案例模拟、知识测试等方式,使网格员救助政策知晓率从72%提升至95%。培训内容涵盖低保、特困供养等12类救助政策,以及入户走访、信息采集等实操技能,确保网格员“会发现、能识别、善服务”。

  

  二是健全激励机制,激发队伍工作活力。将专职网格员纳入社区干部管理体系,落实每月200-300元工作补贴,对表现突出的200名网格员予以通报表扬。X区设立“救助发现之星”评选制度,对年度发现有效线索超过50条的网格员给予物质奖励,202x年带动全区网格员主动发现线索数量同比增长40%。同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对非主观失误造成的救助信息偏差,不予追究责任,营造“敢作为、愿作为”的工作氛围。

  

  三是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多元救助渠道。依托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开展需求评估4.71万人次,策划实施服务类救助项目50余个,涵盖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等领域。基金会联合企业开展“阳光助困”项目,为1000户困难家庭提供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等个性化帮扶,户均服务价值达800元。,通过公益创投引入社会组织23家,在X、X等乡镇开展“困境儿童成长陪伴”“独居老人关爱”等项目,形成“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协同”的救助格局。

  

  三、聚焦问题短板,清醒认识社会救助精准发现工作的薄弱环节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工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部门协同联动有待进一步加强

  

  部分地区部门间信息共享不够及时,存在“数据壁垒”现象。如医保部门的大病患者数据、教育部门的辍学学生数据未能实时推送至网格,导致网格员难以及时发现相关困难_。据统计,202x年全市因信息滞后导致的救助延迟案例达137起,其中因医疗支出致贫的占比达58%。,个别部门对救助协同工作重视不足,存在“被动配合”现象,如X部门在接到网格报送的困难线索后,未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核查,影响了救助效率。

  

  (二)网格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农村地区网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年龄结构偏大、信息化操作能力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X县农村网格员中,50岁以上占比达62%,初中以下学历占比达48%,部分网格员对“智慧网格”APP使用不熟练,导致信息采集不及时、不准确。202x年全市因网格员操作失误导致的信息错误案例有76起,主要集中在农村网格。,兼职网格员流动性较大,培训跟进不及时,影响了救助工作的连续性。

  

  (三)救助服务供给有待进一步优化

  

  当前救助服务仍以物质救助为主,个性化、专业化服务供给不足。据调查,全市困难群众中,有心理疏导需求的占37%,有就业培训需求的占29%,但相关服务项目覆盖范围仅达15%和12%。区困难群众反映,其因失业导致家庭困 ……

预览结束
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百味书屋网站地图原创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