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推进机构编制工作“五化”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2025-08-20

  目录/提纲:……

在县推进机构编制工作“五化”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推进“五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五化”建设是服务全县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

  (二)“五化”建设是提升机构编制工作质量的迫切需要

  二、聚焦重点任务,扎实推进机构编制“五化”建设

  (一)以规范化为基础,强化机关管理效能

  (二)以制度化为准绳,夯实基础工作根基

  (三)以标准化为支撑,规范工作流程体系

  (四)以精细化为手段,提升目标任务管理水平

  (五)以专业化为目标,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三、强化组织保障,确保“五化”建设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二)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评估

  (三)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

  在县推进机构编制工作“五化”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推进机构编制工作“五化”建设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当前机构编制工作的进展情况,深入分析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全面部署以“五化”建设为核心的机构编制工作新任务,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工作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能力和水平。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县委编办全体成员,各相关部门单位分管领导以及具体负责机构编制工作的业务骨干。刚才,县委编办及部分部门/地区作了汇报发言,对推进“五化”建设的思路、举措和初步成效进行了分享,讲得都很有针对性,也非常务实,我都予以认可,希望大家在后续工作中切实将各项部署落实到位。下面,我结合全县工作实际,谈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推进“五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五化”建设是服务全县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

  

  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资源、执政资源,机构编制工作在加强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建设、深化机构改革、优化的执政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县正处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战略任务和改革发展难题。例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机构编制资源,加强农业农村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和机构职能优化,以更好地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治理现代化。又如,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方面,要通过机构编制工作的精准发力,为

  ……略…… 

  。不仅要关注工作成果,还要注重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通过定期考核、日常考察、专项调研等多种方式,全方位了解干部的德才表现。对于在工作中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取得突出成绩的干部,要给予表彰奖励和优先晋升机会;对于工作敷衍塞责、消极应付的干部,要进行批评教育和问责处理。例如,设立年度优秀工作者评选制度,对在机构编制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进行公开表彰,并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予以优先考虑。同时,要加强干部的培养锻炼,通过轮岗交流、上挂下派等方式,让干部在不同岗位上经受锻炼,丰富工作经验,提升综合素质,激发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

  

  (二)以制度化为准绳,夯实基础工作根基

  

  1.完善日常管理制度

  

  对机关日常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是夯实基础工作的重要保障。要结合机构编制工作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对现有的机关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会议管理等制度进行清理、整合、完善。例如,在档案管理方面,重新修订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标准和流程,确保档案管理规范标准。建立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档案查阅和利用效率。在财务管理方面,完善财务审批制度,严格执行财务预算管理,规范经费支出审批流程,加强财务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高效。通过完善日常管理制度,使机关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切实提升基础工作的制度化水平。

  

  2.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

  

  机构编制工作涉及面广,与组织、人社、财政等多个部门密切相关。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对于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至关重要。要加强与组织部门的沟通协调,在干部选拔任用、领导职数管理等方面形成联动机制,确保干部配备与机构编制管理相衔接。与人社部门建立人员编制与人事管理的协同机制,在人员招聘、调配、工资核定等工作中实现信息共享、协同推进。与财政部门建立经费保障与编制管理的联动机制,根据编制数量和人员结构合理安排财政预算,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例如,定期召开机构编制工作联席会议,由县委编办牵头,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参加,共同研究解决机构编制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通过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机构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三)以标准化为支撑,规范工作流程体系

  

  1.完善机构编制业务流程

  

  机构编制业务流程的标准化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关键。要对机构编制审批、备案事项程序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制定详细、规范的工作流程图和操作指南。明确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责任主体、办理时限和工作要求,确保业务流程清晰、规范、高效。例如,在机构设立审批流程中,从申请受理、材料审核、实地调研、会议研究到发文批复,每个环节都要明确具体的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建立业务流程跟踪反馈机制,对机构编制业务办理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业务办理按时、按质完成。同时,要根据国家和省、市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的调整变化,及时对业务流程进行修订完善,确保工作流程的合法性和适应性。

  

  2.加强实名制管理标准化建设

  

  实名制管理是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手段,加强实名制管理标准化建设对于提高机构编制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要建立健全实名制信息动态调整机制,明确信息更新的责任主体、更新内容、更新时限和更新方式。与组织、人社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机制,定期对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与组织人事数据进行比对核实,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不一致的问题。例如,每月由各部门单位负责对本单位人员的基本信息、职务变动、编制使用等情况进行更新维护,县委编办定期对各单位上报的数据进行审核和汇总。同时,加强对实名制管理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性,为机构编制管理提供更加准确、便捷的数据支持。

  

  (四)以精细化为手段,提升目标任务管理水平

  

  1.实施“清单化”管理

  

  对重点工作实行“清单化”管理,是提升目标任务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有效举措。要梳理建立重点工作、“一室一亮点”、短板弱项工作整改“三张清单”。在重点工作清单中,明确各项重点工作的目标任务、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和完成时限,实行项目化推进、台账式管理。例如,在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中,将改革任务细化为制定改革方案、开展调研摸底、组织实施改革、检查评估验收等具体事项,明确每个事项的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度和通报。在“一室一亮点”清单中,鼓励各科室结合自身职能特点,打造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的工作亮点,明确亮点工作的目标定位、工作措施和预期效果。对于短板弱项工作整改清单,要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实施“清单化”管理,使各项工作任务更加清晰明确,责任更加落实到位,有力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

  

  2.强化平台建设与应用

  

  优化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目标任务管理中的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要完善“掌上编 ……

预览结束
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百味书屋网站地图原创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