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入推进干部“八小时外”监督的探索实践和意见建议

2025-07-06

  加强对干部“八小时外”的监督,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省各地在干部“八小时外”监督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在基层调研中,一些干部形象地将“八小时外”的监督困境比喻为“台上像演员、台下变观众”——工作时间戴紧箍咒,业余时间穿“隐身衣”。某县纪委监委在查处一起乡镇干部违规吃喝案件时发现,涉事人员竟将聚餐地点选在邻省交界处的“农家乐”,用“跨省一步远、监督隔重山”的侥幸心理躲避监管。这种“猫鼠游戏”式的监督盲区,折射出当前干部“八小时外”监督的三大痛点:

  一、干部“八小时外”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监督意识淡薄,“不愿被监督”与“不敢去监督”并存

  部分干部对“八小时外”监督存在强烈抵触情绪,将其视为对个人生活的过度干涉。在石家庄某区的一次匿名问卷调查中,有xx%的干部明确表示“八小时外的生活属于个人隐私,组织不应该指手画脚”。这种错误观念导致部分干部在“八小时外”放松自我约束,甚至故意规避监督。例如,唐山某县直部门干部王某,在私人聚会中多次向朋友透露尚未公开的项目招标信息,认为“都是自己人,私下说说没事”,直到项目出现违规操作被查处,其不当行为才浮出水面。

  而监督主体同样存在“不敢去监督”的困境。在保定某县的基层走访中发现,由于同事之间长期共事,人情关系错综复杂,约xx%的单位内部监督人员坦言,即便发现同事“八小时外”存在违规苗头,也会因“抬头不见低头见,怕伤和气”而选择沉默。群众监督的顾虑则更为突出,xx某县纪委监委统计显示,近三年涉及干部“八小时外”问题的信访举报中,匿名举报占比高达xx%。曾有群众举报某乡镇干部违规收受礼品,但在后续调查过程中,其个人信息意外泄露,遭到被举报人及其亲属的言语威胁,这一事件……

......
预览结束
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百味书屋网站地图原创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