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工作会议讲话

2025-08-20

  目录/提纲:……

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工作会议讲话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安置社区治理的重要意义

  二、聚焦“四个三”机制,全面提升安置社区治理水平

  (一)强化“三方”联动机制,提升问题发现能力

  (二)健全“三级”销号机制,提升问题解决效率

  (三)完善“三包”工作机制,提升治理责任落实

  (四)建强“三支”引导队伍,提升文化引领成效

  三、强化组织保障,凝聚安置社区治理强大合力

  (一)压实工作责任,健全推进机制

  (二)强化资金保障,提高使用效益

  (三)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四、坚持问题导向,持续破解安置社区治理难题

  (一)着力解决群众参与度不高问题

  (二)着力解决治理力量薄弱问题

  (三)着力解决智慧治理水平不高问题

  ……

  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总结推广“四个三”安置社区治理经验,分析当前治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推动全市安置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再上新台阶。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生态移民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公安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各县(区)分管领导及安置社区治理工作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刚才,市生态移民局就全市“四个三”治理机制运行情况作了汇报发言,讲得很全面、很透彻,提出的措施也很有操作性,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安置社区治理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安置社区治理的重要意义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保障,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更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看,我市71个安置社区集中安置万户万人,其中脱贫人口占比达X%,社区治理成效直接关系到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十三五”以来,通过强化社区治理,全市安置社区群众就业

  ……略…… 

  1个,但对比市同期排查发现问题个的规模,我市在排查深度和广度上仍有提升空间。

  

  要创新排查方式,推行“日常排查+专项排查”“线上反馈+线下走访”相结合的工作法。开发“安置社区治理”微信小程序,设置“问题上报”“政策咨询”等模块,实现群众诉求“一键提交”。例如,县安置社区通过小程序收集问题个,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小时,问题解决效率提升X%。同时,要建立“三方”信息共享平台,打通民政、社保、卫健等部门数据壁垒,实现问题信息“一次采集、多方共用”,为精准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二)健全“三级”销号机制,提升问题解决效率

  

  “县级部门+街道+社区”三级分类处置机制,是分层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要科学划分三级处置范围:社区层面重点解决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简易事项,处置时限不超过个工作日;街道层面负责劳动纠纷、合同纠纷等复杂事项,处置时限不超过个工作日;县级部门层面解决涉农资金发放、政策落实等系统性问题,处置时限不超过个工作日。目前,全市完成问题整改331个、正在整改20个,但对比区X%的问题整改率,我市在整改效率上仍需加强。

  

  要建立“三级”联动处置台账,实行“一问题一编号、一整改一方案”,明确责任主体、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例如,街道在处置安置社区群众反映的“就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时,通过街道统筹、社区配合、县级部门支持,3周内就建立了“企业用工需求—社区劳动力供给”对接平台,帮助X人实现就业,这种做法值得推广。同时,要建立整改成效评估机制,对已整改问题开展“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回潮,确保整改质量。

  

  (三)完善“三包”工作机制,提升治理责任落实

  

  “街道干部包社区、社区干部包网格、网格员包住户”的“三包”机制,是压实治理责任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细化包联责任清单,明确包联干部“五项职责”:政策宣传、问题收集、矛盾调解、隐患排查、服务代办。目前,全市71个安置社区均建立“三包”工作机制,开展“回头看”5轮次,但对比市“三包”机制覆盖%住户的标准,我市在包联覆盖面和精细化程度上仍需提升。

  

  要推行“包联积分制”,将包联干部工作成效与绩效考核挂钩,设置“走访次数”“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度”等考核指标,每月公示积分排名。例如,县实行“包联红黑榜”制度,对连续三个月排名靠前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对排名靠后的进行约谈,202x年带动问题解决率提升个百分点。同时,要建立“包联+”工作模式,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发挥员包联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推动的建设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

  

  (四)建强“三支”引导队伍,提升文化引领成效

  

  晨读、宣传、驻村“三支队伍”是提升搬迁群众文化素养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注重吸纳退休干部、乡贤能人、返乡大学生等参与队伍建设,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目前,全市组建晨读、宣传、驻村“三支队伍”166支,覆盖全市71个安置社区,但对比市支队伍带动X万群众参与的规模,我市在队伍数量和活动影响力上仍有拓展空间。

  

  要创新活动载体,依托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开展“五个一”活动:每日一次晨读分享、每周一场政策宣讲、每月一次技能培训、每季度一次文化展演、每年一次评先树优。例如,安置社区晨读队伍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202x年帮助名搬迁群众掌握基本普通话交流能力,其中X人通过语言能力提升实现就业岗位升级。同时,要建立队伍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队伍和个人给予培训深造、评先评优等奖励,激发队伍活力。

  

  三、强化组织保障,凝聚安置社区治理强大合力

  

  安置社区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压实工作责任,健全推进机制

  

  要建立“市级统筹、县区主责、街道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市安置社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县(区)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将治理工作纳入乡村振兴考核重要内容,层层压实责任。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市生态移民局要做好统筹协调和业务指导;市民政局要牵头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机制;市公安局要加强社区治安管理;市财政局要保障治理工作经费。例如,区建立“县级领导包社区、部门班子成员包网格”的双包联机制,202x年带动社区治理满意度提升个百分点,这种做法值得全市推广。

  

  (二)强化资金保障,提高使用效益

  

  要多渠道筹措治理资金,整合东西部协作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社区治理专项资金等,建立“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制定资金使用 ……

预览结束
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百味书屋网站地图原创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