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近年来,x县深入学习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部署,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整县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为重大战略,全域统筹、城乡一体、精准发力,积极探索西部生态农业县乡村振兴新路子。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规划引领,精准定位抓统筹
(一)“六大统筹”聚力
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守正与创新融合、一般与特殊兼顾,紧扣二十字方针、五大振兴任务,以乡村振兴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为目标,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环境整治、乡村人才“六大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干部向优势产业、优先区域聚力。
具体而言,在产业发展方面,我们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例如,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和技术支持,培育了多个有机蔬菜基地和中药材种植区,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我们加大了对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等设施的投入,确保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同等水平的公共服务。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村分五类”突破
坚持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综合村庄区位、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要素,将全县x个村划分为城郊融合、集聚提升、特色保护、保留改善、搬迁整合五类,为推进“六大统筹”明确了政策指向、资金投向、工作导向。坚持以点带面、循序渐进,选定“八金八银”X个示范村,优先配给要素,激励全县其他村精准施策、各展所长、整体跟进。
以城郊融合型村庄为例,这类村庄地理位置优越,紧邻城镇,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和发展潜力。我们重点推进这些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使其成为连接城乡的重要节点。对于特色保护型村庄,则注重保护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既实现了经济增收,又保留了乡村的独特魅力。保留改善型村庄则主要围绕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展开工作,通过实施一系列民生工程,使村民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三)“四责机制”推进
坚持县委主责、书记首责、党政同责、专班扛责,在县委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设立双组长制的“x+x”专班,县委、政府x名领导主管主抓,月调度、季观摩,红黑榜、晒实绩,确保各项任务清单式管理、节点化推进、责任化落实。
为了确保“四责机制”的有效运行,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对各乡镇、各部门的工作进展进行定期评估。同时,通过开展专题培训、现场观摩等活动,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此外,我们还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通过召开村民大会、设立意见箱等形式,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确保各项工作符合实际、贴近民意。
二、宜居强基,“三个体系”优服务
聚焦生产设施现代化、生活设施便利化、生态设施系统化,规划x城镇发展体系(以县城为中心,以南寨、草碧一水沟为副中心),构建起“一核两翼多点”的城镇发展格局。通过优化城镇功能布局,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农村人口转移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生产设施现代化
大力推进农业生产设施现代化,着力提升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一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通过修建灌溉渠道、蓄水池等,保障农业生产用水需求;二是推广使用先进农机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三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智慧农业发展。例如,我们在部分乡镇试点建设了智能温室大棚,实现了农作物的精细化管理,显著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二)生活设施便利化
不断完善农村生活设施,让农民过上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一是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确保农村居民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二是大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三是积极推进农村宽带网络覆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农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努力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生态设施系统化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河流、湖泊、森林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环境的行为;二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全面清理农村垃圾、污水,改善村容村貌;三是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排放。通过一系列措施,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新格局。
三、产业兴旺,多元驱动促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一)优化产业结构
按照市场需求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增加高效作物种植面积,减少低效作物种植面积。例如,我们因地制宜发展了茶叶、水果、花卉等特色产业,不仅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还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积极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通过提供政策扶持、技术指导、金融支持等措施,帮助新型经营主体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例如,我们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奖励优秀新型经营主体,并组织开展了多次培训班,提升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促进三产融合
积极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一方面,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另一方面,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实现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例如,我们在一些有条件的村庄打造了集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四、治理有效,共建共享谋善治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我们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一)党建引领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乡村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提高其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二是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宗旨意识,密切联系群众;三是建立健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及时了解并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二)自治为基
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规范村规民约,引导村民依法依规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二是推进民主协商,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理事会等协商平台,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凝聚共识;三是加强村民监督,保障村民对村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三)法治为本
坚持依法治村,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一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二是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及时化解邻里纠纷、土地争议等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德治为辅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一是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树立良好社会风尚;二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倡导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生活富裕,幸福指数节节高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我们始终把提高农民收入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多种途径拓宽增收渠道,让农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一)就业创业
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就业能力;二是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三是支持返乡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和创业服务。例如,我们建立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吸引了众多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带动了周边村民共同致富。
(二)社会保障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织密兜牢民生底线。一是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政策,确保应保尽保;二是加强对农村低保户、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的救助帮扶,做到应救尽救;三是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三)文化惠民
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二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民俗展示等,活跃农村文化氛围;三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总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任务,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扬成绩,弥补不足,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努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