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我们在绵阳召开的这次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经验交流会,是继20xx年张掖会议以来,又一次专门研究和部署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总结和学习了绵阳等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尤其是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经验,必将进一步全面、深入地推动全国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下面,我代表水利部讲几点意见。
一、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
“十五”时期是我国水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五年,也是节水型社会建设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的五年。回顾起来,这一时期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进展主要是实现了三个跨越。
一是从实践探索到取得基本经验的跨越。1998年以来,水利部在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的指导下,进行了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探索,治水思路发生了深刻转变。在此基础上,“十五”时期确立了甘肃省张掖市、四川省绵阳市、辽宁省大连市等12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通过典型引路、经验推广,重点推动了河西走廊、东部沿海、南方水污染严重地区和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以张掖试点成功建设为代表,形成了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一系列基本经验,初步回答了什么是节水型社会,要不要、能不能建设节水型社会,以及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问题,为建设中国特色的节水型社会奠定了基础。
二是从试点建设到水利中心工作的跨越。“十五”初期,节水型社会建设尚处于试点建设摸索阶段,主要集中在少数城市和地区进行试验。然而,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水平的提升,节水型社会建设逐渐成为水利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工作,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部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水利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例如,在政策制定方面,水利部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明确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在技术创新方面,加大了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等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显著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在宣传教育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节水理念,增强了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和行动自觉。这些措施不仅有效提升了水资源管理水平,也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从局部推进到全面铺开的跨越。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已经从最初的几个试点城市扩展到了全国各地。如今,无论是北方缺水严重的地区,还是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都在积极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省份,如广东、江苏等地,通过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行高效的工业节水技术和农业节水灌溉方式,大幅降低了单位GDP用水量,提高了水资源承载能力。同时,各地还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涌现出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案例。比如,浙江省杭州市通过打造“海绵城市”,构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实现了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山东省青岛市则通过引入海水淡化技术,缓解了淡水资源短缺问题。这些创新举措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促进了全国范围内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升。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尽管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首先,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需求持续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据统计,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且分布极不均衡,北方地区尤其严重。其次,水资源浪费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部分行业和领域的节水意识淡薄,节水措施落实不到位。例如,在农业生产中,传统灌溉方式仍占据较大比例,导致大量水资源被白白浪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存在盲目追求大规模绿化工程的现象,忽视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此外,水资源保护和治理任务艰巨,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水资源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久久为功。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为进一步推进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我们需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解决水资源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具体来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科学编制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明确目标要求和发展路径。同时,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长效机制,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例如,可以研究制定更加严格的取水许可审批制度,加强对高耗水行业的监管力度;还可以探索建立水资源税制改革方案,通过经济手段引导企业和居民节约用水。
二是加快技术创新,提高用水效率。科技创新是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动力。我们要加大对节水技术研发投入,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攻克一批制约节水工作的关键技术难题。特别是在农业、工业等领域,要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各行业用水效率。例如,在农业方面,可以推广滴灌、微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灌溉过程中的水量损失;在工业方面,则要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采用循环冷却、中水回用等节水措施,降低单位产品耗水量。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节水型社会建设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节水知识和重要意义,增强公众节水意识。学校、社区、机关单位等也要发挥各自优势,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水主题活动,让节水理念深入人心。此外,还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节水工作的良好局面。例如,可以通过设立节水奖励基金等方式,表彰和奖励那些在节水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激发更多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是深化国际合作,借鉴先进经验。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各国在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不断提升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例如,可以定期组织人员赴国外考察学习,邀请国外专家来华讲学授课;还可以通过举办国际研讨会等形式,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中外双方在节水领域的互利共赢。
总之,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深远。我们一定要站在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够开创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