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各级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大力改善乡村交通基础条件,全力夯实安全根基,基层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事故率呈现逐年下降态势,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了社会和谐稳定。但对照现阶段高质量发展要求,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重视并加以妥善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群众交通安全意识薄弱。部分机动车驾驶人因年龄、职业、驾驶技术的差异,难以适应复杂的交通环境,驾驶技术不精、违法、违规驾驶,导致交通事故屡屡发生。尤其是老年人存在逆行、横穿马路、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许多村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还存在无证驾驶、驾驶无牌车、报废车、超载、加载、超速行驶等违法行为。这种现象不仅给自身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也威胁到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有效提升村民的安全意识,必须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教育,如在村庄内设置宣传栏、组织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利用广播和电视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等。此外,还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制作生动形象的宣传资料,让村民们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同时,要加强对重点人群的教育引导,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和青少年群体,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确保每个年龄段的村民都能深刻理解并遵守交通法规。
二是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近年来,农村驾驶人员和机动车辆迅速增加,加重了农村道路的交通压力。面包车人货混装、报废车驾驶、摩托车无牌无盔等问题仍然存在,每到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成熟时节,很多村民占用县乡道路打谷晒场,对村民和过往车辆的出行造成安全隐患。尤其是在农村主要道口、农贸集镇上,各种车辆混杂,交通拥挤,给交管部门造成很大困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一方面,要加大路面巡查频次,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科技手段的作用,推广使用智能监控设备,实现对重点路段和时段的实时监控。此外,还需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交通安全的良好氛围。对于占用公路晾晒农作物的行为,应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既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认识水平,又要合理规划晾晒场地,满足实际需求。
三是交通设施建设比较滞后。目前,乡村公路虽然实现了“村村通”,但与“四好农村路”相比,还存在通行条件差、路面宽度不足、标志标线缺失等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山区,道路崎岖狭窄,弯多坡陡,缺乏必要的防护设施,极易引发交通事故。为此,必须加快推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具体来说,要加大对农村公路的资金投入,逐步拓宽路面,完善排水系统,增设安全防护设施;要科学规划农村公路网络布局,优化线路走向,减少急弯陡坡路段;要及时更新和完善交通标志标线,确保清晰醒目,便于驾驶员识别;要积极推广绿色低碳交通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倡导绿色出行理念。此外,还要注重维护管理,建立健全养护机制,定期检查维修,确保农村公路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二、对策建议
(一)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各级政府要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举办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等活动,吸引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同时,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渠道发布交通安全提示信息,扩大宣传覆盖面。特别要针对不同季节、不同人群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宣传活动,如春季农忙时节宣传农机作业安全,夏季高温天气宣传防暑降温措施,冬季冰雪天气宣传防滑防冻技巧等。
2. 加强学校交通安全教育。教育部门要将交通安全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编写专门教材,开设专题课程,从小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各中小学校要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参观交警大队指挥中心、观看交通事故警示教育片、参加模拟驾驶体验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此外,还要加强家校合作,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普及交通安全常识,督促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共同营造良好的交通安全环境。
3. 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方法。除了传统的宣传手段外,还可以尝试采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手段,打造沉浸式交通安全体验馆,让参与者身临其境地感受交通事故带来的危害。另外,可以邀请知名艺人、体育明星担任交通安全公益大使,拍摄公益广告,在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传播,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总之,要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努力使交通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二)严格依法治理,规范交通秩序管理
强化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公安交管部门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要根据农村地区交通违法的特点规律,合理调整警力部署,增加巡逻密度和频次,做到全天候、全方位管控。要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整治面包车超员、货车超载、摩托车无牌无证、酒驾醉驾等突出问题,始终保持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对于查处的违法行为,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予以处罚,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起到震慑作用。
2. 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职责范围和工作程序,为依法治理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要研究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交通安全管理规定,细化各项政策措施,增强可操作性和执行力。要建立健全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要加强对农村交通协管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3. 推进科技应用,提升管理水平。要积极推进“互联网+交通管理”模式,构建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实现对农村道路交通的精细化管理。要加快推广应用电子警察、视频监控、车牌识别等先进技术设备,提高非现场执法能力。要探索建立农村交通违法举报平台,方便群众随时随地举报交通违法行为,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挖掘交通流量、事故数据等信息资源,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要积极推动无人驾驶、车联网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引领农村交通管理现代化发展方向。
(三)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加强资金保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各级政府要把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列入财政预算,逐年增加投入。要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统筹安排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创新融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拓宽融资渠道。要建立健全项目建设管理制度,严格项目审批程序,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确保每个项目都能保质保量完成。
2. 优化路网结构,提升通行能力。要按照“四好农村路”建设标准,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工程,重点改造危桥险段、窄路基路面等薄弱环节,提高公路等级和技术状况。要科学规划农村公路网络布局,优化线路走向,减少迂回绕行,缩短运输距离,降低物流成本。要在人口密集区、产业聚集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优先安排建设项目,带动周边经济发展。要注重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整体运行效率。
3. 完善配套设施,保障出行安全。要在农村公路沿线合理设置公交站点、停车场、休息区等服务设施,为群众提供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要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包括安装交通信号灯、警示标志、减速带等,确保行车安全。要因地制宜地建设绿化景观带,美化农村公路环境,提升公路品质。要在农村客运站场配备安检设备、消防器材等安全保障设施,防止危险品进站上车。要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配备必要的救援车辆和装备,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四)深化改革创新,构建综合治理格局
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要建立健全由政府牵头,公安、交通、农业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为精准施策提供支撑。要探索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加强毗邻地区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应对区域性交通安全挑战。
2. 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推动共建共治共享。要充分发挥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将其纳入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体系,赋予相应职责权限。要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养成文明出行习惯。要依托网格化管理模式,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延伸到最基层,实现全覆盖、无死角。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义务巡逻队等社会组织,协助开展交通疏导、秩序维护等工作,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3.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提升治理效能。要学习了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新模式。要引入市场机制,培育和发展专业化服务机构,提供交通安全管理咨询、评估、培训等服务。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依法处理交通肇事逃逸、损害赔偿等案件,维护公平正义。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智慧交通管理体系,实现交通管理智能化、精细化、人性化。要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工程建设,总结提炼成功经验和做法,为全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综上所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是制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提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下一篇:对数字乡村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