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委要求,近期我们专门组织调查组,对全市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并认真撰写了调研报告。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土地经营权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的现状
(一)土地流转情况
全市土地流转面积XX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XX%。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转包。农户之间协商,经村委会同意,注册备案,直接转包全部或部分土地经营权。转包后,原承包者仍按承包合同规定履行义务。这是我市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面积达XX万亩,占流转面积的XX%。二是土地互换。有些地块需连片开发时,与其他农户承包的土地或村集体的机动地进行互换。这种形式有利于土地连片,机械化作业,规模经营。全市土地互换面积为XX万亩,占流转面积的XX%。三是转让。承包人将承包土地及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给他人,由接包方代替自己向发包方履行承包合同。转让后原土地承包关系自行终止。全市转让土地面积XX万亩,占流转面积的XX%。四是股份合作。实行家庭承包方式的承包方之间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自愿联合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这种形式适用于资金、机械、人力少的农户联合经营,使分散的土地连片种植,发挥规模效益。全市土地股份合作面积为XX万亩,占流转面积的XX%。五是出租。承包方或集体经济组织将土地经营权以一定期限租赁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土地连片集中对外租赁,是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有效途径。我市土地租赁面积为XX万亩,占流转面积的XX%。
(二)适度规模经营情况
全市适度规模经营的土地面积达到XXX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XX%。其中,通过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大户实现规模经营的面积为XXX万亩;通过场县共建、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实现规模经营的面积为XX万亩;通过其他形式实现规模经营的面积为XX万亩。适度规模经营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具体来说,通过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大户实现规模经营的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整合优势明显。专业合作组织能够整合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资源,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模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二是技术推广力度加大。合作组织与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合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三是销售渠道更加畅通。通过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减少了中间环节,增加了农民收入。四是品牌建设取得成效。一些合作组织积极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
通过场县共建、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实现规模经营,则侧重于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例如,某些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一体化经营,不仅解决了农民的销售难题,还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此外,这些企业在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总体来看,适度规模经营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土地流转不规范、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推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健康有序发展。
二、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土地流转不规范
当前,部分地区的土地流转程序不够严格,存在口头协议、合同不规范等情况,导致流转双方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一些农户因缺乏法律意识,未签订正式合同或合同条款模糊不清,容易引发纠纷。此外,个别地区在流转过程中存在强制流转、违规收费等现象,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为此,市政府将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流转行为的监管,确保流转过程公开透明、合法合规。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完善,特别是在技术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方面存在较大短板。一方面,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力量薄弱,难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对称,影响了农民的决策能力。同时,金融支持不足也是制约规模经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于缺乏抵押物,难以获得足够的信贷支持,限制了其扩大再生产和转型升级的步伐。因此,市政府将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建立健全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规模经营提供有力支撑。
(三)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我市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个体农户仍然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这不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和市场竞争优势。虽然近年来各类农民合作社和专业大户数量有所增加,但整体实力仍然偏弱,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缺乏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难以真正实现抱团发展。对此,市政府将采取措施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鼓励和支持农民依法组建各种类型的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三、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对策建议
为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推动我市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策引导,优化制度环境
市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相关政策措施,明确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具体举措。一是出台土地流转管理办法,规范流转程序,保护流转双方合法权益;二是完善财政扶持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奖补;三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减轻经营主体负担,激发其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服务保障,提升支撑能力
市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一是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充实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开展定期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掌握先进适用技术;二是加快农业信息平台建设,整合各类涉农信息资源,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行情、气象预报等信息服务;三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业保险等业务,缓解资金瓶颈制约。此外,还要注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其综合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
(三)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市政府应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多元化土地流转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一是鼓励和支持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如股份合作、托管代耕等,满足不同主体的需求;二是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三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设立风险保证金,防止出现大规模弃耕抛荒现象。通过深化改革,释放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潜力,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四)促进融合发展,拓展增收空间
市政府应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二是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丰富农村经济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三是支持电商平台进农村,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体系,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通过多措并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总之,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努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我们将继续学习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径,争取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