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非正式组织是社会组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运作对实现高校正式组织目标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内部规则以及影响力都决定了在高校正式组织管理过程中必须对其持有正确的态度,以充分发挥出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影响力
现代组织理论把社会组织区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这两类组织的存在均对社会组织产生作用。正式组织是社会组织根据工作目标的需要而制订的职责结构与层级关系的总和,是通过建立角色职务机构和相应的规章制度而形成的,如高等院校、学校内的行政机构(即行政职能部门)。正式组织有统一的目的、秩序和领导。而非正式组织是在兴趣、爱好、习惯、志向以及其他方面的一致性而 形成的松散型群体。它没有固定的编制,其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权利义务和职责范围取决于成员自愿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共同行为规范。非正式组织的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人际关系学派创始人和行为科学先驱梅奥通过霍桑试验提出来的。他认为,在正式组织内部存在各种非正式群体的复合体,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具有必然性。成员间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生活习惯方式,共同的需求构成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基础和纽带。作为正式组织的伴生物,非正式组织在组织行为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正确认识和利用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有助于组织效能的提高。
一、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产生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需求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方面性。当正式组织——班级、团支部、学生会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时,就会自发地形成非正式组织。大学生的年龄特征也是形成非正式组织的原因之一。大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心理上也具有闭锁性,心理活动宁愿和同学朋友讨论也不愿告诉父母老师。一定程度上具有反抗性,对学校的要求易产生逆反心理。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是一种自发的、松散的、基于共同兴趣爱好的群体,这种群体的存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为他们提供了情感支持和社交平台。
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期,他们渴望独立思考和自主行动,对传统权威和既有制度有一定的质疑和挑战精神。这种心态促使他们在正式组织之外寻找新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其次,现代社会信息传播迅速,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学生能够更便捷地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探讨感兴趣的话题,分享相似的经历和感受。最后,大学校园是一个多元化的环境,不同背景的学生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这为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二、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内部规则
非正式组织虽然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但其内部依然存在一些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和默契。这些规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任与忠诚:非正式组织的成员之间往往基于深厚的信任和忠诚度而紧密联系。这种信任不仅体现在日常交往中,还表现在关键时刻的支持和帮助。成员们愿意为彼此保守秘密,维护集体利益,共同应对外界压力。
2. 平等与尊重:在非正式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对平等,没有严格的等级划分。每个人的意见和建议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重视,这使得决策过程更加民主和透明。同时,成员之间互相尊重,避免因个人差异而产生的冲突和矛盾。
3. 共同目标与价值观:尽管非正式组织较为松散,但其成员通常拥有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无论是学术交流、文体活动还是社会实践,成员们都致力于实现这些目标,并在过程中不断强化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凝聚力。
4. 灵活性与适应性:非正式组织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能够快速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需求。它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活动内容和形式,确保组织的活力和吸引力。例如,在面对突发情况或临时任务时,成员们可以迅速动员起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三、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影响力
非正式组织在高校正式组织管理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其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非正式组织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他们在学业之余有机会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兴趣爱好,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参加社团、志愿者服务等非正式组织活动,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还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弥补正式组织功能不足:正式组织由于受到体制和资源的限制,有时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非正式组织则可以填补这一空缺,为那些在正式组织中得不到足够关注和支持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帮助和关怀。例如,一些学习小组可以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提高学习成绩;心理健康互助组织可以为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疏导。
3. 推动校园文化建设:非正式组织活跃在校园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艺术展览、体育比赛等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营造了积极向上、和谐共融的良好氛围。此外,非正式组织还促进了不同专业、年级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全校师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4. 辅助正式组织管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为正式组织管理提供了有益的补充。一方面,非正式组织可以通过反馈机制将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意见传递给学校管理层,帮助其更好地了解学生需求并改进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非正式组织也可以协助正式组织开展一些具体的活动和服务项目,减轻正式组织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四、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策略
为了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高校应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引导其健康发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思想引领:高校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教育和思想引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思潮的影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优化政策环境:高校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非正式组织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例如,设立专门的资金支持渠道,鼓励学生自主创办社团和组织;简化注册审批流程,降低成立门槛;建立健全评价考核体系,对表现优秀的非正式组织给予表彰奖励。同时,要加强对非正式组织的监督管理,防止其偏离正确方向或从事违法违纪活动。
3. 搭建沟通平台:高校要积极搭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双方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邀请非正式组织代表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建立线上交流平台,方便学生随时反馈问题和提出建议;开展联合活动,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共同推进校园建设和发展。
4. 注重人才培养:高校要重视非正式组织中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可以通过选拔优秀学生担任社团负责人、组织干部等方式,锻炼其组织领导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开设相关培训课程,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推荐表现突出的学生参加校外竞赛、实习等实践活动,拓宽其视野和人脉资源。
总之,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是高校正式组织的重要补充,其存在和发展对实现高校育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正确认识非正式组织的特点和作用,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路径,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上一篇:×供电公司经理述职述廉报告
- 下一篇: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