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效益”改革评价工作是省委、省政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20XX年X月,XX省启动了“亩产效益”评价改革,省政府下发《关于开展“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20XX年省级评价系统上线,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工作。“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分为对企业分类评价和市对县考核评价,考、评“两条腿”:对企业分类评价方面,20XX年我县率先对规上企业开展分类综合评价,20XX年又将规下企业(占地3亩以上)纳入评价范围,实现了所有规上、规下工业企业评价全覆盖。市对县考核评价方面,20XX年列入全市改革攻坚重点任务,并纳入“市考县”考核指标,已连续考核X年。
一、企业分类评价工作情况
自20XX年开展试点评价工作以来,我县已连续5年对工业企业进行评价,一般安排在年中进行,自4月份开始至8月份结束,使用错位年数据对企业进行评价(即20XX年开展20XX年度企业分类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企业执行差异化政策。
(一)评价范围。全县范围内全部工业企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企业除外),规上工业企业以统计部门年报名单为准;规下工业企业以企业用地面积3亩(含)以上,在评价年度1月1日前开工投产并处于存续状态的,全部纳入综合评价。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确保每一家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能得到公平公正的评估,为后续政策实施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二)评价指标及方法。规上工业企业主要有单位用地税收、单位用地销售收入、单位能耗销售收入、单位污染物排放销售收入、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与亩均产值7项指标;规下工业企业有单位用地税收、单位用地销售收入2项指标。通过省评价系统“一键评级”将参评企业分为A、B、C、D四类。原则上,A类为综合排名在前20%(含)的企业;B类为综合排名21%-70%(含)的企业;C类为综合排名71%-95%(含)的企业;D类为综合排名后5%的企业。这一分类方法不仅有助于明确各企业的实际效益水平,还为政府制定精准化政策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企业分类评价结果的应用
评价结果的应用是“亩产效益”评价改革的核心环节之一。通过对不同类别企业的差异化政策引导,旨在促进资源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的企业集聚,推动低效企业转型升级或退出市场。具体措施如下:
政策支持:对于A类企业,县政府将在土地供给、项目审批、财政奖励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鼓励其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经济效益。例如,A类企业在申请新增建设用地时,可享受绿色通道服务,缩短审批时间;在申报国家、省级专项资金时,也将获得优先推荐资格。同时,县政府还将定期组织专题培训和交流活动,帮助企业学习了最新的产业政策和技术动态,增强市场竞争力。
2. 资源倾斜:针对B类企业,县政府将采取适度倾斜的资源配置策略,促使其逐步向A类企业靠拢。这类企业虽然在某些方面表现良好,但仍存在改进空间。因此,县政府将为其提供更多的技术改造资金支持,协助企业优化生产工艺流程,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提高产品附加值。此外,还将鼓励和支持B类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 整改提升:对于C类企业,县政府将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督促其限期整改。这些企业往往面临着较为突出的发展瓶颈,如技术水平落后、管理效率低下等。为此,县政府将邀请相关专家团队为企业把脉问诊,找出问题根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还将建立跟踪督查机制,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对于按时完成整改任务且成效显著的企业,县政府将在后续评价中适当加分,激励其持续改进。
4. 淘汰退出:对于D类企业,县政府将依法依规予以处置,坚决淘汰一批不符合环保要求、长期亏损且无发展潜力的企业。这类企业不仅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必须果断采取措施加以清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县政府将遵循市场化原则,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收购兼并,帮助有意愿转型的企业实现平稳过渡。对于确需关停的企业,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程序办理,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三、市对县考核评价工作情况
市对县考核评价是“亩产效益”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全面评估各县区推进改革工作的成效,促进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并扎实推进此项工作。自20XX年起,市政府将“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列为全市改革攻坚重点任务,并将其纳入“市考县”考核指标体系,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考评。截至目前,该考核已连续开展了X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框架和运作机制。
(一)考核内容。市对县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织领导,主要考察各县区政府是否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二是评价体系建设,重点检查各地是否严格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制定了符合本地实际的企业分类评价办法,并组织实施;三是政策落实,关注各县区是否根据评价结果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特别是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差别化待遇是否落实到位;四是社会反响,了解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企业对改革工作的认可度和支持度。通过多维度、全方位的考核,确保改革工作真正落地见效。
(二)考核方式。市对县考核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性考核主要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形式,对各县区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判;定量考核则依托省评价系统提供的客观数据,按照既定公式计算得分。两种方式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此外,市政府还建立了定期通报制度,及时反馈各县区考核情况,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三)考核结果应用。考核结果不仅是衡量各县区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更是调整完善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对于考核成绩优秀的县区,市政府将在资源配置、项目布局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树立典型示范效应;对于存在问题较多的县区,则要求其限期整改,并视情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通过奖优罚劣,激发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上下齐心协力推动改革的良好局面。
四、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的思考与展望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在我县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新挑战和新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原有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可能无法完全适应当前需求。因此,我们需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优化评价体系,增加反映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指标权重,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同时,要注重与其他相关政策的有效衔接,避免出现重复评价或评价标准不一致的情况。
其次,要加强政策协同配合。企业分类评价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时,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一方面,要强化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工具的协同作用,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社会组织的作用,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共同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最后,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离不开广泛的社会支持。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报道“亩产效益”评价改革的意义和成效,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要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解答疑惑,消除误解,争取更多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在面对个别企业的抵触情绪时,更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参与到改革进程中来。
总之,“亩产效益”评价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勇于创新突破,才能确保这项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上一篇:某县容错纠错机制开展情况汇报
- 下一篇:某县党纪学习教育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