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年,市局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系统“持续激发改革活力,不断放大融合效应”主基调和“1+454”年度工作主线,以机构改革为新起点、以接续奋斗为关键词,拼搏争先、砥砺前行,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展现新成效。以下是对201x年工作的全面总结。
一、201x年工作总结
(一)围绕高质量发展,打出服务“组合拳”
一是启动“双定三减”经营区。全面启动“双定三减”经营区创建行动,对在指定时间和指定范围内开展的8大特定行业的经营活动试行有限度自由经营,减少(或免除)登记材料、时间和流程,同时,市县两级合力出台“双十条”创新政策,入选“两个健康”创建“十大项目”,打响工作品牌。截至目前,全市选点创建经营区23个,入驻经营户2100家,经济活力被有效激发,市场主体跃升至103.4万户,工作成效获《中国市场监管报》头版刊登。
二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动对接融入长三角,与上海市嘉定市场监管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从知识产权保护互动、打击侵权假冒区域协作、检验检测互助等10大领域加强合作,并选派优秀干部赴嘉定挂职锻炼,为长三角市场体系一体化发展提供地方素材。
三是推进“三强一制造”。紧扣“高质量发展”主旋律,深入实施卓越绩效工程,推进“品字标”品牌建设,新增市长质量奖企业4家、“品字标”企业35家,发布“浙江制造”标准25个,兑现201x年度标准化政策奖补2664万元,总额位居全省第二。“对标达标”工作继续走在前列,举办全国“百千万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启动仪式,在201x年省部际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四是打造“两个健康”助推器。高规格推行“易企办”改革,实现企业开办“一表通、当日结、零支出、优服务”,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保驾护航。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供精准服务、强化政策支持,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全年共扶持小微企业1.2万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0家,进一步夯实了实体经济的基础。
(二)聚焦民生福祉,织密保障“防护网”
一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和全程管控,严厉打击食品违法行为。全年共抽检食品样品4.5万批次,合格率达到98.7%,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1200余起,有力维护了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是提升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全面加强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积极推进药品追溯体系建设,实现了药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深入开展疫苗管理专项检查,确保疫苗质量安全可控。全年共检查药品生产经营单位2万余家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300余起,有效防范化解了药品安全风险。
三是优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不断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扎实推进电梯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排查整治老旧住宅小区电梯安全隐患,确保居民出行安全。深化气瓶信息化管理工作,推广使用智能气瓶,实现气瓶全生命周期追溯管理。全年共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5万家次,消除安全隐患20xx余处,特种设备事故率同比下降15%。
四是强化消费维权保护。始终把消费者权益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完善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努力营造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积极开展“放心消费在浙江”创建活动,培育发展放心消费示范单位3000余家,其中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1500余家。加大消费教育宣传力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普及消费知识,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全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10万余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0xx余万元。
(三)深化改革创新,激活发展“动力源”
一是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最多跑一次”要求,大力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全面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等便利化措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创新推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分类管理,切实解决企业“准入不准营”问题。全年新设企业增长15%,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二是完善信用监管体系。积极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共享各类涉企信息,形成企业信用画像。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诚信守法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对严重失信企业依法依规进行惩戒。全年共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20xx余家,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企业1800余家,信用约束作用日益显现。
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大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年授权发明专利3000余件,注册商标2.5万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达到10件。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论坛,提升了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影响力。
四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积极响应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市场监管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建设智慧市场监管平台,整合市场监管各业务系统的数据资源,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协同共享。推广应用移动执法终端,提升基层执法人员的工作效能。探索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全年共完成数字化项目10余个,初步形成了“互联网+监管”的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
二、201x年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尽管201x年市局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改进。
(一)部分领域改革推进不够平衡
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方面,虽然整体进展顺利,但部分地区和行业仍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如“证照分离”改革在一些基层单位推进缓慢,影响了企业的实际获得感。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单位的指导和督查,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见到实效。同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特点,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二)监管力量相对薄弱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加,市场监管任务日益繁重,而现有监管力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特别是在基层,执法人员不足、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对此,我们将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充实基层监管队伍,优化人员结构。同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市场监管铁军。
(三)新兴业态监管难度较大
近年来,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迅猛发展,给传统监管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导致监管空白点多、监管手段滞后等问题时有发生。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加快研究制定适应新兴业态发展的监管规则,明确监管职责,创新监管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格局,实现对新兴业态的有效监管。此外,还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三、201x年工作展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局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目标,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主线,奋力开创市场监管事业新局面。
(一)持续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一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扩大“证照分离”改革覆盖面,推动更多涉企审批事项纳入改革范围。探索实施“一业一证”改革,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准入服务。二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继续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简化企业注销程序,促进市场主体新陈代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能。三是优化营商环境。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项惠企政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业创新热情。
(二)强化监管执法,维护市场秩序
一是加强重点领域监管。聚焦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二是提升综合执法能力。整合执法资源,优化执法队伍,健全执法协调机制,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三是推进社会共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引导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市场秩序的良好氛围。
(三)创新监管方式,提升治理效能
一是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继续推进智慧市场监管平台建设,拓展应用场景,提升数据应用深度广度。探索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监管手段,提高监管精准度和预见性。二是完善信用监管体系。深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丰富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健全信用修复机制,增强信用监管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三是强化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风险隐患,防止小风险演变成大问题。
201x年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一年,市局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