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日前指出,20xx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我们迎来了第十五个“世界湿地日”及《湿地公约》成立40周年。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与森林”,深刻揭示了两大生态系统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充分体现了湿地和森林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必将有力地引导人们更加关注这两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生态支持系统。湿地是物种“基因库”,保存了大量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特有基因,孕育了世界上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没有湿地,许多珍贵的物种基因资源将不复存在。湿地是淡水的天然“储存库”,储存了我国96%以上的可利用淡水资源。湿地是“地球之肾”,其强大的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功能,对于保障人们永远能够喝上干净的水,维持多种生物的水环境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还是降低自然灾害风险的“缓冲器”,具有调洪蓄水、抵御风暴、预防侵蚀、抗御干旱、调节气候等重要功能,对于构建防灾减灾体系、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等发挥着十分独特的作用。我国森林面积29.32亿亩,森林覆盖率20.36%,单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自然湿地面积5.43亿亩,自然湿地占国土面积的3.77%,森林和自然湿地覆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4.13%。被誉为“地球之肺”的森林和“地球之肾”的湿地,既互相依存,又互相作用,共同构筑了我国国家生态安全的强大屏障。森林是一座绿色“水库”,具有巨大的蓄水功能,可为湿地提供持续的水源保障。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吸碳器,科学研究表明,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平均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森林和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20xx年以来,我国陆续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如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等,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天然林保护工程为例,自1998年启动以来,累计减少天然林采伐量近10亿立方米,有效遏制了天然林资源急剧下降的趋势,森林生态系统逐步恢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则通过将坡耕地和沙化土地转化为林地和草地,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更是从源头上解决了湿地退化问题,通过建立湿地保护区、实施湿地修复项目,有效保护了湿地生态系统,提升了湿地的服务功能。
然而,尽管取得了显著成就,我国森林和湿地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森林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森林覆盖率仍然较低,生态脆弱区亟待治理。其次,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的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的湿地占用现象严重。再次,森林火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频发,对森林资源造成威胁。最后,公众对森林和湿地保护意识仍有待提高,社会各界参与度不够。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一是继续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工程,扩大保护范围,提高保护标准。二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破坏森林和湿地的行为。三是加强科技创新,提升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技术水平。四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在具体实践中,各地积极探索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例如,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通过实施“湿地+”模式,将湿地保护与城市绿色发展有机结合,打造了集生态保护、休闲旅游、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湿地公园,成为全国湿地保护的典范。再如,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通过实施草原森林湿地综合治理工程,有效遏制了土地沙漠化趋势,恢复了草原、森林和湿地的生态功能,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这些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展望未来,我们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决心,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是要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确保森林和湿地保护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为森林和湿地保护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三是要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提升我国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四是要注重长远规划,科学布局,确保森林和湿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遗产。
总之,森林和湿地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不断开创森林和湿地保护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上一篇:企业领导《富甲美国》读后感
- 下一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个人心得